【史志档案】滦水之畔—滦平沿革
2019-08-28
滦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她位于河北省北部、燕山山脉中麓浅山区的滦平北靠内蒙草原、南临华北平原,是中原文化与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交融地带,又是中原通往北方草原及辽西地区的交通要道,6800年前就有了人类文明,经文物部门考古调查与发掘,现已发现几处三至二十万年前旧石器时期人类活动的遗址;新石器偏早期滦平与发达地区同步发展;夏商以后,这里是北方少数民族交替聚集发展壮大的摇篮,又是华夏族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和桥梁,先后有肃慎、山戎、东胡、匈奴、乌桓、鲜卑、厍莫奚、契丹、渤海、女真、蒙古、满、汉等在这里开发建设、繁衍生息,山戎民族从商周到战国时期在滦平延续700多年。汉代,域内设白檀县,烽燧六百里,直通渔阳郡和右北平郡。《资治通鉴》中记载曹操曾“堑山湮谷,经白檀,历平网”北征乌桓。辽代,滦平更是上京(沈阳)通往南京(北京)的必经之地。“檀渊之盟”后一百年多年间,宋辽使节往来不绝,历史名人包拯,文学泰斗欧阳修、苏辙,科学巨匠沈括、苏颂都曾在此留下深深足迹。欧阳修《重赠刘原父》诗中曾写到“古北岭口踏新雪,马盂山西看落霞”,生动地描绘了出古北口入滦平一带宋辽驿路的风光景色。上下几万年,滦平的先人在这块热土上创造了非凡的历史,留下了丰富多彩、极具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遗产,它既是滦平历史的记忆,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滦平于公元1778年(清乾隆四十三年)正式建县,滦平成为皇帝往来北京与承德的必经之地,自顺治初年至嘉庆25年,皇帝北巡避暑和进行秋弥往返滦平230次,因地理位置极其重要,一度为内务府直接管辖;中华民国时期属热河省,1955年热河省撤销后,滦平属河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