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顶盘着红绳,象征凤头;衣服绣花边,好似凤羽;花带扎在腰后,如同凤尾;银饰叮当作响,象征凤鸣……这是畲族女性服饰的精粹——凤凰装。3月初,在罗源竹里村,当穿着一身凤凰装的畲家女子走进阳光里,立即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然而,除了节日和婚假,如今这缤纷的“凤凰装”已很少出现在罗源畲乡的大街小巷。2008年6月7日,畲族服饰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保护和传承畲族文化,罗源县建立了畲服传承与保护基地。作为罗源畲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兰曲钗,也正致力于将这项手艺传承下去。
小山村飞出美丽“凤凰装”
53岁的兰曲钗家住罗源松山镇竹里村,目前罗源、连江、宁德等地的畲服95%都出自他的裁缝店。自2008年被选为畲服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他的店就成了畲族服饰传承示范基地。在店内,墙面上展示着两件传统的畲服。“一件苎麻的,一件棉布的,都有些年头,是当时妇女的日常服。”兰曲钗介绍,过去畲服的花边都是手绣的,花边没有那么多,现在人们看到的“凤凰装”是改良过的。他指着墙上另一件满是花边的华服说,这就是“凤凰装”了,除了局部有手工刺绣,其他均被机器花边替代了。
据悉,罗源式“风凰装”在全国畲族女性服饰中最有象征性和代表性。究其原因,兰曲钗说,罗源畲服更华丽,有着宽大的花边,多时可达十几厘米。更重要的是“有些地方的畲服“汉化’较严重,而我们仍保留着传统蝙蝠袖的样式。
与各地“风凰装”相比,罗源的“风凰装”在每一个部分都模仿风凰。如:头饰由红绳高高扎起头髻,叫做“风头”:“花边衫”和“绑裙”以黑色为主调,用芝麻布或棉布缝制成,而领口、袖口、裙边却用艳丽的刺绣装饰,如同风羽“花带”往腰后扎,绣着花草、鸟兽的飘带在身后飘荡,象征着风尾…
父子传承畲服缝纫绣花手艺
“风凰装”虽美,但如今许多畲家人脱下了风凰装,穿着与汉族无异。兰师傅13岁随父亲学裁缝,16岁出师,“我家的畲服制作已经传承四代了”兰师傅没想到,在他30多岁时,因畲民汉化进程加快,畲服加工陷入低谷。为了生计,他离开罗源制作时装。直到2007年,罗源、连江等地兴起“畲族风”,出现了大量的畲服制作需求。他带着儿子回到老家,重新挂起裁缝店的招牌。
兰妹金十几岁就和母亲一起养蚕,学织布。如今,时隔40年“重拾旧业”的她,正凭一己之力传承“蚕丝带”的工艺据悉,罗源县目前己经为兰曲钗申报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还准备为兰妹金申报市级畲族芝布织染缝纫技艺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