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培训项目 > 嫩江县围绕产业需求 着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嫩江县围绕产业需求 着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2017-03-29



    一、实施背景

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是伴随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农业劳动力供求关系已进入总量过剩与结构性、区域性短缺并存新阶段,关键农时缺人手、现代农业缺人才、新农村建设缺人力问题日显普遍。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将职业农民培育纳入国家教育培训发展规划,基本形成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把职业农民培养成建设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2018中央一号文件提到: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亟需加强。新型职业农民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力量,进一步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关键在于激发农民自身活力。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利于农民逐渐淡出身份属性,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同步推进农民职业化进程。

二、主要目标

我县在“十三五”期间,要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优势和国家农业支持政策,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农业人才的培养贮备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重要职责,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将其放在“三农”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需求导向、综合配套”的原则,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以推动落实,培养和稳定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壮大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为嫩江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三、工作过程

(一)建强县、乡、村职成教育辐射机构,完善三级网络体系建设。

1、重点加强以职教中心学校为龙头,以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支撑,以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基础,以技术示范为支点,与产业布局和人员分布相匹配的基础设施、教学、实习实训设施设备建设,实现乡村成职校教学场所、实训设施“五落实”。

2、统筹教育、文化、行政村一室一场建设,依托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农业合作社和种养殖大户,重点选择交通方便、居住集中、成职教育基础较好、示范带动作用较高的中心乡镇和村,打造标准的乡镇、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二)发挥培训网络、基地示范、项目推广作用,拓宽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渠道

1、建好培训网络、示范基地,开展好科技培训。一是发挥县职教中心、乡村成人文化学校和嫩江县远程教育培训网的作用,形成“政府+职成校+村居”的运行管理模式、“专业+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培养体系,搭建培养平台,服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二是完善以县职教中心为龙头、乡镇成校为骨干、村成校为基础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网络。县内农民培训率达80%以上、村干部参训率达94.6%、农村合作社从业人员培训率达100%,实现变“科技下乡”为“科技在乡”,助力农民圆梦致富。三是充分发挥实践实习基地作用。职教中心学校依托实训基地,对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主、农业专业合作社骨干在种植、特色养殖、食用菌、中药材等方面进行“理论+实践”的专题培训,保障了每户家庭至少有1名劳动力通过科技培训掌握1-2项种植实用技术。

2、依托项目推广,开展“精准培养”。依据县域农业、畜牧产业新成果的推广应用项目,邀请农业技术专家、教授开展种养殖技术培训。2016年,邀请黑龙江农业大学教授开展“良种奶牛的饲养技术培训,受益农民1000多户,专业合作社30余家,取得了很好的培训效果。去年聘请省、市技术专家20名,组织落实试验项目10项,组织遴选9个主导品种和7项主推技术,示范项目6项;指导191个农业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农户1910户,指导种植示范田20万亩,平均亩增加效益20元,总增收400万元。在实践中探索出“让项目带动培训,让培训带动产业,让产业培育品牌”的精准培养模式。

3、与涉农企业合作搭台,创立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新模式。农业企业是职业农民成长的摇篮,在企业中培养,在产业链中成长、在服务体系中成熟,成为职业农民培育的最佳路径选择。(沃坤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县职教中心学校涉农专业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农业生产区域性强,突出与区域优势农业产业的产教结合。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区域性。环境条件制约农作物生长发育,也就决定着各地区农业种植(养殖)结构的不同,也是形成各地区特色优势农业产业的原因。农业生产类专业涉及某一类作物的生产与管理,包括优势农业产业与普通农业产业,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组织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产业规模、教学时间等原因限制,优先选择区域内特色优势农业产业作为开展产教结合的载体,这是目前涉农专业实施产教结合的普遍做法。农业产业经营主体类型较多,产教结合需覆盖所有领域。在现代化农业建设过程中,伴随着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产业链在不断地加粗和增长,一体化经营趋势日益显著。在此背景下,农业产业出现了涵盖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多元化经营主体并存的局面,涉农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由生产技术人员的培养转变为农业产业经营者的培养。因此,涉农专业产教结合应覆盖某一产业链条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的生产、经营与管理,这是目前农业产业发展对职业教育产教结合的基本要求。

把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农业产品生产是一个相对比较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各生产环节的技术措施均对产品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在没有经过实训掌握一定生产技能的情况下直接进入生产管理环节势必对产品质量造成损害,因此,各院校在具体实施产教结合时,首先进行的是教学活动与校内实训基地生产的结合,在此基础上实施教学活动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结合,实现真正意义的产教结合、校企合作。

  1. 依靠电子商务创业园,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为了全面普及“互联网+”知识,培养电子商务人才,嫩江嫩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先后举办了针对企业、创业青年、待业大学生、自主创业人员,新型农民等为主要培训对象的电子商务创业知识培训班;针对涉农企业、中小业主等为主要培训对象的电子商务经理培训班;针对有创业意向的优秀残疾人及妇女电子商务培训班,对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为主要培训对象的农村电子商务培训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电商市场分析、电商发展模式、电商未来趋势、电商现有的模式分类、商品结构及定价、管理运营技巧、店铺运作技巧、平台运营规则、农村电子商务该怎么做、农村电子商务案例及数据等电子商务知识及实践操作技巧等等。通过举办各类电子商务培训班,三年来共培养3109人,提升了电商企业负责人的电子商务理论知识水平和电商从业、创业人员的实际应用操作技能。

    四、条件保障

    1、统筹县域职成教育培训网络资源,优化职成教育发展环境。整合县域职成教育办学机构,中等职业学校整合为1所;统筹社会培训资源,将全县部门、社会团体的10个培训项目集中到职教中心学校;统筹利用20个种养殖、矿产加工、电子商务等实训基地和公共文化设施。

    2、制发文件,提供政策支持。制发嫩江县乡(镇)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建设标准》、《嫩江县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实施方案》、《嫩江县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办法》等文件,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提供了政策支持。

    3、整合培训项目,建立新机制,成立专门管理机制。建立以主管农业的副县长为组长的专门领导机构,整合农业、科技、教育、人社、扶贫等部门培训项目,建立培训专项经费,县财政每年投入100万元培训专项经费,建立统一培训资金使用、计划制定、机构管理、师资队伍配备,形成政府统筹、明确分工、落实责任、齐抓共管,共同培育新型农民的工作机制。

      五、实际成果、成效及推广情况

    2015-2017年开展了以现代农业创业、扶贫致富带头人创业为主要内容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共培训984人,培训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1、因需定培,服务本地产业发展。在充分调研我县农业产业发展人才需求后,依据县域经济产业发展方向制定了新型职业农民人才培养规划,确定培训内容,分专业、分阶段培养各类别生产经营人才,壮大生产经营队伍,使我县经济发展实现“一产接二连三”。

    2、建设生产指导能力强的师资队伍。为确保培训质量,使学员在培训中能提高创业技能,我们从劳动局、农业局、畜牧局、县供销联社等单位聘请了理论知识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培训讲师,并从我校选出2名讲师共同组成我校讲师团,为农民创业培训提供良好的师资。

    3、编印校本教材,使培训更具实效性。按照省农业厅等部门的《培训方案》精神,我县农民创业培训对象为种养植大户和农村合作社人员。本着按需施教的原则,使专业教材针对性强,实用性突出,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具有示范性,我校决定编印校本教材。教材编写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组建了以主管教育县长为主编,教育局长、校长为副主编,外聘主讲教师和我校教师为成员的教材编写委员会。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县种植大户和合作社人员理论和生产现状,编写了《作物高产栽培技术》、《互联网+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农产品营销》、《生猪养殖》及《计算机基础知识》等13门教材。教材内容通俗易懂,贴近农民要求,并符合农民创业培训需要,得到了参训学员的赞誉。 

    4、开发建设本地课程资源。为着力提高我县农业从业者的职业素质,适应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和他们自主学习的需要,我们进行了本地涉农专业课程资源开发建设。本地涉农课程资源开发建设内容包括:涉农培训资源包、校本教材、精品课程、微课程四个部分,适用于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学历教育。其中涉农培训资源包与微课的开发建设与我县生产实践紧密相连,即可用于新型职业农民的中长期培养,也可用于短期培训。

    5、积累培训经验,有效推广应用。农民创业培训工作在学校的整体策化及规范化管理下突出表现在各环节衔接顺畅,培训效果较好。一是培训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二是各科目教学联系紧密,循序渐进,学员能够系统了解和掌握创业相关知识,创业脉络随授课的深入逐步清晰;三是在实践实习基地选择上,重点选择与培训科目相对应的“现代农业示范(实习)基地,并把我县电子商务创业园纳入到实习基地中来。新鲜事物及大地调动了学员实习的热情,引起了学员们深厚的兴趣,很多人表示要在农产品电子商务方面多学习,多实践。四是严格考试考核和颁发结业证书。学员的学习收获如何,在考试成绩上体现出来。培训教师从理论知识掌握和学员实际操作能力两方面考察学员是否达到规定目标。从考试考核结果看,均能够达到标准,参训学习均获得结业资格。五是跟踪服务到位。对结业学员开展跟踪服务,能保证了解农民的创业进展,帮助他们及时解决技术、资金、政策等方面的问题。我县出台了农民创业降息贷款政策,成立了农民创业跟踪服务组,从而帮助他们解决了在创业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遇到的困难。目前,已经有王玉霞、李万林、单彬、辛全文等多名学员在生产、经营、电商等领域创业并取得成绩。

六、体会与思考

    树立经营职业教育的坚定理念,增强办学的主体意识和质效观念。我们要学会将教育资本、社会资本、人力资本进行有机融合,精心打造自己的骨干专业,构建自己的特色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的畅销品牌;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办学等形式广开生源、财源,拓展自身发展空间,壮大办学实力,激发办学活力。全体教职员工真正树立主人翁思想,把个人利益和学校整体紧紧联系在一起,倡导一个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爱岗敬业的良好氛围。

    树立开放的、市场化的人才培养理念,实现人才培养与用人需求有效对接。职业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为社会和企业生产一线培养技能型人才,职教中心学校最大的特点在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办学模式的成功实施和独具特色的学生教育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我校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规模有限、空间有限、社会影响力有限,因此我们更需要以“市场”打开局面,以“外力”推动发展,更多的汲取“校企联合”、“校校联合”的办学成功经验,从而实现职教新突破。

    实现职业教育的专业化和特色化。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就业前的职业准备教育,我们要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特点,加强实训场地建设,把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贯穿到人才培养的每一个环节,构建一个质量过硬、特色鲜明、学风严谨、管理规范、环境和谐、机制灵活、创新意识强的运行体系,从而取信家长和吸引更多的求学者慕名而来。

    建设一支双师型队伍。职业教育要求教师应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扎实的专业理论技能素养。要继续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人才培训之路,通过人才市场招聘一些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教师人才、聘请高等院校专家来我校搞培训,挑选“精兵强将”外出参加各类专业培训班、参加部分联办企业的定岗实习等措施,加大师资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