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江县示范县建设案例四:
加快新型农民培养,服务县域经济建设
一、建立培养机制
建立县委、县政府成立以主管农业的副县长为组长的专门领导机构,整合农业、科技、教育、人社、扶贫等部门培训项目,财政投入100万元建立培训专项经费,建立统一培训资金使用、计划制定、机构管理、师资队伍配备,明确了等部门职责,形成政府统筹、明确分工、落实责任、齐抓共管,共同培育新型农民的工作机制。
二、构建培养体系
嫩江县构建了以职教中心学校为龙头,以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主体,整合教育、农业、人社等10个部门培训资源,发挥县职教中心、乡村成人文化校和嫩江县远程教育培训网的作用,形成“政府+职成校+村居”的运行管理模式、“专业+企业+合作社”的培养体系、“职校+专业协会+企业”的技术支持,搭建培养平台,服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嫩江县职教中心学校是省级重点中职学校,结合县域经济发展的转型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转变服务方式,积极开展社会培训,不断提高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能力,助推了县域经济发展。
三、统筹兼顾,实践四个统一
嫩江县职教中心学校把新型农民培训工作作为全年培训的重点工作来抓,务求取得实效。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已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一是统一培训资金使用。争取政府项目资金,学校统筹安排使用新型农民教育培训资金。二是统一制定培训计划。每年年初,由学校根据实际制定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方案、实用技术培训方案。三是统一培训机构管理。三年来,共确定了具有较强师资力量、较好就业能力6所乡镇成职教育分校作为培训基地。四是统一师资队伍配备。整合学校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和聘请全县各系统涉农专家组成了一支高素质的实用技术培训队伍。
四、创新培训方式,落实惠民政策
县政府根据年初制定的培训计划,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职教中心和乡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授课采用课堂讲授、实习操作与现场参观等灵活多样和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培训,加强现场操作技能的训练与指导,以达到最佳的培训效果。一是职业技能培训。让学员通过操作实习感受并获得亲身体验,积极引导和培养学员的学习兴趣。大部分培训教师采用多媒体上课,形象生动,二年累计开展机械加工、汽车运用与维修、焊接技术、计算机应用等技术培训,培训就业和再就业人2400人,二是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开展现代农艺技术、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农产品保鲜与加工等培训,突出农业生产技术引进、应用和推广。三年累计对全县147个村、37个农业合作社的农民进行培训,现场发放培训资料15000余份。三是农民创业培训。邀请省内外高校教授、技术部门专家开展技术培训,农业科技示范园、绿野特色农业科技园、嘉田水稻种植合作社、富贵狐养殖基地等20个种养殖、电子商务等实训基地,建设基于智能终端的在线大讲堂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教育平台,农户参训率达40.7%、村干部参训率达94.6%、劳动力培训率达48.6%,实现变“科技下乡”为“科技在乡”,助力农民圆梦致富,受到农民群众学员的热烈欢迎。积极开展以种养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等各类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创业培训,共培育新型职业农民788人,培养出以杨新萍、谭淑华为代表的创业典型,创造出庆丰农机、十六膳等制造业、绿色食品加工品牌,引领嫩江万众创业浪潮,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的社会效益日趋显著。
五、抢抓培训季节、巩固培训效果
县乡村成职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密切加强对新型农民培训的宣传,并结合农时、抢抓时机,适时开展新型农民专业技术培训,务求培训工作取得实效,培训班还为学员准备了一场生动而又严肃的结业考试,通过对试题的分析讲解,加深了学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参悟,力求做到学以致用。培训教师脚踏实地、勤奋工作,快速而高效地完成了新型农民培训任务。为了巩固已取得的培训效果,县农委还专门设立了服务热线和农技宝平台,接受参训学员及农户的咨询,适时开展跟踪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同时,认真进行电话跟踪回访和调查走访,及时了解学员意向,帮助解决技术上的及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夯实学习成果。县政府高度重视下,三年来县乡村成职校共引进示范玉米、水稻、大豆、高粱、小麦新品种51个,推广农业新技术17项,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农业机械化程度达98%,有力服务了嫩江现代农业发展,助推嫩江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六、体会与思考
通过培训,我们切实体会到,广大农民热切期盼走上致富之路,广大农民和专业合作社在发展的道路上急需帮助与扶持,我校将坚定为农服务的宗旨和信念,大胆探索,努力实践,用真诚的心和实实在在的服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小康社会建设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