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示范创新 > 校企合作绽新花

校企合作绽新花

2018-10-23

       本报讯 2017年6月底7月初,平度职教中心各学部各专业期末技能考核正在紧张地进行着。一切看似平常,与往年并无二致,实际上却包含着重大不同。

       学生们发现,评委中出现了许多不认识的新面孔,他们似乎比自己熟悉的老师更严肃更严格,时不时可以看到他们射来的严厉的目光,不敢有一点分心松懈,更不敢有别的非分之想,他们评判的时候也毫不留情,直言不足。他们,就是学校新成立的考试委员会的第三方成员——来自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

       这是一个新的变化,为什么要在平常的期末考核中引入第三方参与考核评价呢?

       上世纪90年代初,平度职教中心与赛德尔基金会双元制合作项目拉开序幕,双元制的核心就是学校与企业密切合作,共同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如何开展校企合作、开展哪些合作,平度职教中心开始了艰难而持久的探索,这个探索经历了由浅到深、由窄到宽的不断深化的过程。在政府的支持下,学校与30余家企业“联姻”, 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企业作为计划经济下的市场主体,更多的是被动式地接受着学生前来实习。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是阶段性的、单一性的,学校教学与企业实习处于脱节状态。

       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企业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平度职教中心在中德双元制合作项目的推动下,主动出击,积极探索新的校企合作方式,先后与60余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于上世纪末成立了校企联谊会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过校企联谊会,学校与企业联系着感情,保持着“联姻”,通过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人才培养规格和用工标准、学校教学计划和企业培训计划的制定修改。企业的参与,对于学校改进教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但总体来看,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更多的是学校单方在推动,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这种参与处于松散的、表层化的状态。为改变这种状态,学校改变思路,站在企业的角度想问题,寻找双方利益契合点:飞华齿轮等公司生产任务重,但用工不足,学校就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与之达成协议,为其承担部分生产加工任务;企业技术工人短缺,学校就与东太农产等公司签订协议,为其定向培养技术工人。企业发展遇到厂房、设备不足的困难,学校就抓住时机,主动与企业联系,引进了青岛德宏工贸有限公司等企业进校办厂,学校提供车间、设备,厂方提供实训材料,负担水电费,并提供技术支持,在保证完成教学实训任务的前提下,企业可以自主安排生产经营业务,实现了双方的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企业也由此更深入地介入了学校的实训教学当中。随着校企合作的实质性深入发展,2013年4月,在原“校企联谊会”的基础上,学校与57家企业和8家高校签订了协议,成立了平度双元制校企联盟,《联盟章程》规定:成员单位要“进一步完善培养规格、专业标准、课程标准、考核评价标准等”;行业、企业成员有义务“参与学生的考核评价”,经过数年的运作磨合,学校与企业成员的联系越加紧密,共识越来越多,许多企业认同学校的发展理念:企业应当树立品牌理念,品牌企业、品牌产品需要品牌工人去创造,品牌工人需要校企双方共同去打造,品牌工人的打造需要从学校阶段就开始。在这种认知下,学校与海尔、海信、万汇、喜讯、红领等企业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广泛合作和座谈交流,大家认识到:企业实质性地参与教育教学和实训教学,包括参与考核评价,将更有利于促进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结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2016年,学校成立了新一届专业考试委员会,每个委员会中,来自企业的成员占到一半左右,根据规定,考试委员会参与制定本专业的专业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确定本专业的专业考试内容;检验考试用设备、仪器及其他与考试有关的工量卡具;组织本专业的考试人员进行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考试,负责考场纪律;负责本专业的考试试卷或检验结果的检测与评定,并给出考试成绩;发放本专业本学科考试合格证。当年,在建筑幼教部进行了试点,2017年在全校所有专业推开实行。 (张俊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