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示范创新 > 【平度社区教育】平度非遗——徐记石磨面条制作技艺

【平度社区教育】平度非遗——徐记石磨面条制作技艺

2021-11-23

徐记石磨面条制作技艺,可追溯到清朝末期,平度蓼兰镇前徐家村徐继志(1860-1931)创建了石磨坊。起先是为当地村民磨面,以取少量工钱,因当时粮食短缺,不便加工,便购入粮食,加工成粉,售卖给大家,形成了早期石磨坊。到了第二代徐云三(1884-1949),期间因战乱不断,村民流离失所,便突发奇想利用擀面杖把面做成饼,用刀切成长条,晒干,这便是初期的石磨面条。在第三代传人徐丕杨(1910-2005)的经营下,迅速发展,通过人工小规模化,加工,用报纸捆成捆,村民可用粮食兑换。第四代传人徐同太(1942-2010)采用了柴油机为动力,大大提高生产量,节省了劳动力,同时开展了对外批发销售业务。

图片.png

徐记石磨面条生产工艺流程复杂,每道工序要求高,程序规范,总结创新出清晾洗麦、润麦磨粉、静置后熟、盐水拌面、压面制饼、切条上架、冷风定条、低温除湿、切条包装9步法,这些生产技艺是前辈的智慧结晶,是一份及其宝贵的历史遗产。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购买工业标准化面条,原先从事石磨面粉工艺的人员已经放弃石磨面粉的制作转投其他产业,因而石磨面条技艺的传承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如今,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市场对石磨面条工艺需要逐年增大,第五代徐书辉(1971—)通过30年的不懈努力,自主研发了立式石磨机组生产线(已申请国家专利)面条不粘不连不坨,集筋、香、滑于一身,并在胶东金粮仓之称的廖兰镇成立了平度市筋麦香五谷石磨坊,这里自古以种植小麦为主要农作物的产区,民间俗语:“中国小麦看齐鲁,齐鲁小麦看平度,平度小麦数蓼兰”的美誉,得到了央视专访,山东电视台专访,平度日报,青岛晚报的相继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