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示范创新 > 【平度社区教育】七星螳螂拳

【平度社区教育】七星螳螂拳

2023-03-07

2016年“七星螳螂拳” 被平度市人民政府列入第四批平度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被青岛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五批青岛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1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五批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螳螂拳是我国古有的一种拳术,由明末清初王郎(生卒不详)所创。至今已演化为七星螳螂拳、梅花拳、六合螳螂拳等诸多门派。虽然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各派螳螂拳逐渐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拳法风格,但各派螳螂拳同根同源。

道光十二年,山东平度人李之剪(深生卒不详)拜王郎为师,学得螳螂拳。李之剪告老还乡后游方天下。光绪十四年(1888年),至烟台、福山一带传授螳螂拳于王云生、郝顺昌两人。王云生以螳螂拳为主,综合所学诸家拳法,潜心研悟,于清朝光绪十八年创立“七星螳螂拳”。以后王云生又将此拳法传于弟子范旭东、王官(烟台人)等人。马传兴(1888—1979)自幼习武,拜王云生门人王官为师,潜心研习“七星螳螂拳”,并得到了本门至宝《螳螂拳谱》。马传兴学成后,将“七星螳螂拳”传于三子马奎福,并将毕生所学、所悟及本门拳谱悉数传于次孙马德芳。

平度市明村镇西狮子口村的七星螳螂拳传人马德芳其祖父马传兴出自螳螂拳传人王永春门下,系李之剪的门徒。

七星螳螂拳的主要特点是,刚柔相济,长短相兼,轻而不浮,稳而不滞,刚而不僵,柔而不软,快而不乱,脆而不短。讲究长打短,快打慢,硬欺软。其练法步到拳到,击手必连及步。每式动作都适于实用,贯穿紧凑,一气呵成。其中分别刚、柔、长、短、疾、徐,不能相互混乱,长短不分。其攻守比较繁杂,攻则以七长而进,守则以八短为本,攻中有守守中有攻,指上打下,打下而捎上,指左打右,打右必须防左,上下关照呼应,招之即打,打之即招,连招带打,连打带招,头脑冷静,细察敌情,防止对方欺虚做实,要身手灵敏,身出步随,长短互用,手脚吻合,心欲进而手足齐施,长拳短打殊无二理。其体系分为功法、拳法、器械和对练四部分。

七星螳螂拳”已经遍布全国各地乃至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平度、青岛、潍坊、烟台、临沂、哈尔滨市,北京朝阳区等地。“七星螳螂拳”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