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职成动态 > 平湖市教育局职业教育2015年工作要点

平湖市教育局职业教育2015年工作要点

2015-07-21

       2015年,全市职业教育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职业教育会议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人才强市”战略目标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要求,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加快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中职教育课程改革,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着力提升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一、明确重点,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
       1.积极规划全市职业教育中长期发展思路
       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精神,结合我市实际,起草并出台《平湖市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积极谋划全市职业教育中长期发展思路和方向。
       抓好学校五年发展规划制定工作,各中职学校要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做好学校五年发展规划制定的通知》精神,坚持发展性原则,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科学、合理地制定学校发展蓝图,争取办学水平更上一个新台阶。
       2.加强全国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建设
       按照《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工作要求》,制定出台《平湖市“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建设”2015年度工作要点》,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的政府统筹、体制机制、政策措施、队伍建设、经费投入、网络构建、实训条件、规模结构等方面的工作,确保顺利通过示范县建设验收。
       3.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以《平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平湖市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意见的通知》(平政办发〔2015〕4号)为指导,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校企在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互动交流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努力培养高技能人才。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支持职业中专探索“普职融通、协作育人”改革试点工作。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多样化成长渠道,抓好单独招生考试,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衔接,努力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4.进一步优化专业设置
       结合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进一步优化专业设置。根据学校中长期发展目标,进一步明确各校专业建设重点,充分发挥各校优势,按照“主体专业+特色专业”的思路,打造各职业学校品牌专业和办学特色。
       5.积极实施中职教育课程改革试点
       坚持选择性课程体系建设为主旨,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专业、课程、学制及升学就业方向的权力,加快推进市职业中专、嘉兴市交通学校中职课程改革试点,重点做好学生多次选择机制的建立、选择性课程体系建立、教学评价体系建立等工作,创新教学组织方式,打造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体系,努力建立“工学交替”的教学机制和“做中学”的学习机制,建立既有区域特色又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6.继续保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的稳定
       做好招生宣传工作,努力稳定中职教育在校生规模。充分利用报纸、网络等媒体,开辟多种渠道,加强对相关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政策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职业教育氛围。各校要加强对开设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核心课程、毕业生的就业或升学方向等的信息公开等工作,同时做好招生报名咨询等环节的服务工作,提升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满意率和吸引力。
       二、开拓创新,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
       7.加快推进平湖技师学院建设
       加强与人力社保、发改、财政等部门沟通协调,努力争取各级部门的支持。进一步完善技师学院创建方案,明确技师学院建设路线图,做好实训基地等硬件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工作,加大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力度,优化专业设置,加强课程建设,努力做好平湖技师学院建设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8.扎实做好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
       市职业中专要在通过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验收的基础上,加强内涵建设,发挥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嘉兴市交通学校要以省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为抓手,明确办学方向和定位,进一步加强办学条件、校企合作、教育教学、教师队伍、学校管理、办学效益等方面的工作,确保通过示范校验收。
       9.深入开展省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化工程建设
       以省“中等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工程”项目为抓手,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提升中职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能力,加强对已立项项目的建设和管理工作,认真总结项目开展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加大在全市范围内推广的力度。积极申报新项目,以项目为抓手,推进学校建设和发展。认真做好省财政补助与县市职业教育发展挂钩考核工作,保证职业教育质量提升项目经费有效用于职业教育,推进全市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
       10.加强职业教育服务能力建设
       围绕服务发展方式转变和改善民生,积极拓展培训项目,广泛开展企业职工岗位培训、安全生产培训、经营管理等培训,努力适应企业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要求;通过开设高级工培训班、技师培训班、企业管理培训班等,以满足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三、深化内涵,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
       11.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
       认真学习贯彻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研究落实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要求。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把德育大纲中的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原则、德育途径、德育评价等要求结合学校实际落到实处。
       各学校要认真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新修订《大纲》,做好班主任、德育课教师及其他德育工作者的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德育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要进一步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与管理,健全和完善体现现代职业教育要求、符合中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机制,通过课程教学、实习实训、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志愿服务、职业指导、心理辅导、德育案例评选等多种途径,发挥好党团组织、妇联等各方面的作用,形成工作合力,提升德育工作水平。
       12.加强中职学校教研活动
       加强学校学科(专业)教研组建设,建立健全教研制度、教研工作计划,充分发挥教研组的集体智慧,探索在课程改革、学生技能培养、教学方式创新等方面的新办法,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开展内容丰富的学校教研活动,通过各种评讲赛教,形成以研促教、以研促学的良好氛围。鼓励教师参与教研活动,撰写教学论文,开展优秀教研论文、教学设计、典型课例征评活动,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
       13.加强师资队伍教学水平培养
       加强中职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素质提升工作,推动以项目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等行为导向的教学理念组的培训。以常规教研为平台,立足课改,深入课堂,开展问题解决式、专题研究式教研。积极开展问题诊断课、课改研究课和示范性公开课活动,及时推广应用课程改革的阶段性成果,更新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增强教师教学基本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积极参加国培、省培等各类教师培训,加强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进一步提升教师技能教学水平。开展教学视导活动,采取集中视导和分散视导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学校一线了解教师、课堂教学现状,指导教师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过常规教研活动指导学校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扩大教研成效和覆盖面,提升全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14.认真开展职业教育和学校教学质量评估
       积极探索并建立与选择性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评价新体系。加强对课程标准的制定,规定课程性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时数以及实施建议。加强对“学分制”管理的研究,积极探索与中职教育课程改革精神相匹配的“学分制”管理机制和新的课程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积极组织学生、教师参加平湖市职业技能竞赛。把职业技能竞赛训练贯穿到日常教学和实训中,进一步明确技能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模式,规范技能教学过程,努力建立专业技能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15.加快推进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行动
        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学校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和后勤服务管理中的应用。加强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围绕我市中职课改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加强专业通用素材资源库、网络课程、教学改革案例、网络空间建设和特色创新资源的建设,提高教学的效果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6.加快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
       加强校际结对等合作项目的洽谈联系,鼓励更多中职学校开展国际合作,在更新办学理念、引进课程项目、组织师生交流等方面积极推进。
       17.推进学籍管理和帮困助学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加强中职学生学籍管理,建立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继续做好帮困助学工作,确保学生帮困助学和免费教育经费及时、足额发放到学生;研究制定实施中职校生均公用经费定额标准,逐步建立健全生均公用经费稳定合理、科学增长机制。
       18.进一步加强毕业生服务工作
       探索建立中职学校人才就业信息网,发布毕业生信息和社会人才需求信息,为毕业生就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加强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合作,开拓、疏通毕业生就业渠道,做好组织服务,努力提升毕业生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跟踪调查与跟踪服务。学校将毕业生输送到社会就业岗位后,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工作情况,建立毕业生就业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