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平湖 > 平湖概况

平湖概况

2018-01-04

        平湖位于东海之滨,地处浙江省东北部杭嘉湖平原腹地,北接上海市,南濒杭州湾。全市陆地面积537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08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7公里。下辖6镇3街道,户籍人口49万,常住人口68.9万。境内地势平坦、河网密布,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素有“鱼米之乡、瓜灯之城、文化之邦”的美称。平湖在全国最后一届综合实力百强县排名中列第28位,是中国最具投资价值金融生态示范城市和长三角首批最具投资价值县市之一,是全省首批扩大经济管理权限的17个强县市之一,先后获得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市、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和省示范文明城市、省双拥模范城、省教育强市、省科技强市等一系列荣誉,外资利用和外贸出口连续十多年列全省“双十强”,连续九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平安市”。
        平湖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江南水乡。早在7000多年前就有了先祖活动的足迹,历经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是钱塘江文明的前哨之一。春秋属越,秦代置县(为海盐县一部分)。秦末或西汉初,县治陷为柘湖,移治武原乡地域(今平湖市当湖街道东湖一带),因其地汉时陷为湖,“其后土脉纹起,陷者渐平,故名平湖”。文化底蕴深厚。经过长期酝酿和历史积淀,孕育形成了以乍浦港为代表的海洋文化;以西瓜灯、钹子书、九彩龙等为代表的传统民间民俗文化;以李叔同、陆维钊、赵孟坚为代表的名人文化;以莫氏庄园为代表的名园文化;以南河头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东湖景区为代表的水乡文化;以九龙山为代表的名景文化;以平湖糟蛋为代表的饮食文化等等,并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开放、亲水、崇文、报本”的文化特色。名人名家荟萃。自明正统三年至清光绪三十九年(1438-1904)平湖人科举出身考中进士共有221人,举人668人。名人辈出,涌现出了陆绩、陆稼书、赵孟坚、李叔同、陆维钊、吴一峰等文化名人,也有邹元爔、葛昌纯、费维扬、邹竞、钱绍钧、姜文汉、陈毓川、沈保根等8位平湖籍两院院士,还有被誉为我军机要战线上坚贞、圣洁而崇高的“丹娘”的施奇烈士等。文物遗存丰富。全市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3处,文物保护点64处,历史建筑29处。其中莫氏庄园、乍浦炮台(含南湾炮台、天妃宫炮台)、庄桥坟遗址被列为国家级文保单位,报本塔、戴墓墩遗址、马厩庙大桥被列为省级文保单位,南河头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新埭镇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近年来,先后发掘出土了一大批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时期的极有价值的文物。其中庄桥坟遗址出土的原始文字,是迄今为止在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原始文字。平湖钹子书、平湖派琵琶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平湖是产业特色优势明显的经济强市。2014年实现GDP486亿元,财政总收入90.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5.7亿元。三次产业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结构比为3.5︰62︰34.5。先进制造业蓬勃发展。2014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286亿元。光机电、临港和生物食品(医药)三大主动力产业势头强劲:平湖是国家级火炬计划光机电产业基地,已形成以微电子、精密机械及其装备、光电子为主打产品,外资企业为主、本土光机电企业配套协同,上下游产业链专业化分工程度较高的特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依托良好的港口岸线优势,石油、造纸、新型化工等临港工业发展迅速;生物食品(医药)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泛亚生命、立恩医药等一批项目相继落户。2014年,三大主动力产业共实现产值868亿元,产值比重已达到67.5%。平湖是中国出口服装制造名城,2014年产值达到150亿元;平湖是全国三大箱包生产基地之一,“平湖箱包”已成为省级区域名牌。平湖还是全国童车、卫浴洁具的重要生产基地。现代服务业乘势而上。立足平湖良好的区位条件和港口优势,形成了以休闲旅游、现代物流等为重点的发展格局。以嘉港物流、华辰能源、弗玛运输为代表的一批生产性服务业项目相继落户平湖,独山港物流园区成为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以九龙山度假区、4A级东湖景区为代表的休闲旅游业快速发展;以平湖·中国服装城、平湖·国际箱包城为代表的一批专业市场加快推进,成立服装文化创意园、箱包产业研究院,平湖服务业发展再添后劲。生态高效农业加快形成。围绕“238”(2个2万亩以上的省级以上现代农业综合区、3个3000亩以上省级主导产业示范区、8个1000亩以上的特色农业精品园)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布局,着力形成重点发展蔬菜、西甜瓜、食用菌、优质水产和支持发展林果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观光农业的“4+3”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布局,农业转型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
        平湖是接轨上海开发开放的前沿阵地。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平湖是浙江接轨大上海的第一站,杭州湾大桥的北岸桥头堡,地处上海、杭州、苏州、宁波四大城市的地理中心,距沪、杭、苏、甬各1小时车程,是长三角的交通枢纽城市。杭浦高速、乍嘉苏高速、杭州湾跨海大桥北接线穿境而过,是规划建设中的乍嘉湖铁路、沪甬(杭州湾)铁路的必经之地。境内连接上海的主要通道达7条,市域内有16条水上航线与上海、杭州、苏州等地相连,拥有浙北地区唯一的海河联运航线——乍嘉苏航道,与黄浦江和京杭大运河等主要内河航线连接,极大降低了货运成本,素有“黄金水道”之称。境内有浙北唯一的国家一类进出口海港——乍浦港。利用外资成绩显著。2014年,全市合同外资5亿美元,实到外资3.4亿美元,已有英荷壳牌、瑞典SKF、韩国三星、韩国浦项制铁、美国嘉吉、日本夏普、日本神钢、巴西石油集团等2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和日本电产等世界知名企业落户平湖。平台体系群支撑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境内有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乍浦出口加工区)及3个省级开发区(乍浦经济开发区、独山港经济开发区、九龙山旅游度假区)。以海洋经济发展为契机,重点推进独山港区开发建设,健全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加快港口码头、仓储、物流配载、港池作业等项目建设,正在成为平湖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张江平湖科技园与上海张江高科全面合作正式启动。外贸出口全省领先。2014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82.1亿美元,其中出口40.7亿美元。
        平湖是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和谐之城。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居全省前列,荣获“浙江新魅力之城”称号。城乡发展面貌日新月异。坚持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联动,积极构建L型城市带,已完成3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框架,“一主两副两节点”城乡空间布局和“一心四轴五片区”主城区功能布局基本形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城市防洪工程、东片污水处理工程、太浦河取水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全面建成,全面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新农村建设呈现新貌,村庄整治工程覆盖面扩大,农村生态环境不断优化。“五位一体”(村部办公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便民服务站、连锁超市以及文体活动场所)为主要内容的村级综合服务社实现全覆盖,农合联组织建立发展,“合作求发展、联合兴三农”的新时期“新仓经验”已走向全国。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192元,农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58元,分别增长8.9%和10.1%。社会保障日益健全。在全省实现了“三个率先”,即率先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推行“全民社保”;率先推行新型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全覆盖;率先实行“五险合一”工作机制,社会救助、养老、慈善等工作不断健全。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城乡一体义务教育扎实推进,以市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不断健全;城乡一体的供水、交通、集污和垃圾收集处理等体制机制日益完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省级东海文化明珠工程、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现全覆盖。科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列入省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连续七次被考核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平安平湖”建设不断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全面落实。新居民服务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市镇街道村(社区、企业)三级新居民服务管理网络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新居民服务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列入省2010年度十大民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