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教师开展“绿色证书”培训
项目时间:从2013 年3 月起至2016 年6 月
项目背景:
为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综合改革,高标准创建国家级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依据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省部共建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试点县建设要求》《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工作要求》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开展此项培训
项目意义:
教师“绿色证书”就是在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中培养“复合型教师”群体,以解决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专业课教师不足的问题。要求每位教师在精通本专业、本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掌握1—2 门农村实用技术和专业技能,达到既能教文化课,也能讲专业课;既能指导学生生产实验,也能带领农民科学种田和经营。实施教师绿色证书工程就是加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内涵建设,拓展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育人功能,改变办学思想“轻农”,办学模式“离农”,教育结构“脱农”的现象,转变以升学教育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模式,建立一种教学与服务并举、升学和就业兼顾、普通教育渗透职业技能教育因素的多元化教育模式,这不仅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要求。
项目实施:
(一)制定青龙满族自治县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教师开展“绿色证书”培训实施方案
(二)学习形式:,参加送教下乡学员培训为主,以自学为辅。
(三)实施步骤
1、动员阶段:2013 年3 至7 月
2、立项阶段:2014 年8 月至9 月由教师个人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和项目,并向教育局申请备案。
3、学习阶段:从2014 年10 月起至2016 年5 月结束。教师根据自已选择专业和项目确定学习教材、学习内容,制定学习计划,开展自学。
4、验收阶段:2016 年6 月。按动员、申请、学习、验收四个环节进行。教育局根据教师个人申报专业及学习计划,组织考核验收,届时将对教师使用的教材、学习计划、学习笔记等进行检查。
项目措施
(一)转变办学思想。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实行普、职、成三教统筹,相互融合,相互衔接,不再是单纯的文化教育,而是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复合式教育,在抓好升学教育的基础上,兼顾就业教育和为农服务,进行初级职业教育、预备制职业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
(二)丰富教育内容。各学校要结合本地实际,围绕“一乡多品”、“一地一品”的产业项目格局,组织编写乡土教育教材,各学校要将职业指导纳入教学计划,采取班会、团会及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内容丰富职业指导教育。
(三)改革办学模式。职业教育实行“分流+特色”模式,升学预备教育与就业预备教育兼顾,有条件的学校进行初二后分流,组织有志学习一技之长学生开展职业技术教育,构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
(四)创新服务机制。开展好农村成人教育,实行集中培训与分散指导相结合,生产试验和辐射推广相结合,科技教育与咨询服务相结合。要密切与乡镇各部门的联系,开展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法制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要用好实习实训基地,要具有实用价值、推广价值、观赏价值,通过“学校+基地+农户”模式,教育每一名学生,培训每一户村民。为农民构筑致富平台,让农业和农民在职业教育的桥梁上牵手。
(五)激励机制:教师“绿色证书”工程纳入学校总体规划,并作为行政首长任期目标考核和教育督导检查的重要内容,作为教师晋级,评先的必要条件。
(六)领导和监督
为加强实施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教师开展“绿色证书”工作的领导,教育局成立领导组织:
组 长:李胜贵 何占仕
副组长:姚新柱、艾国军
成 员:刘 峰、姚力民、王安勋、郭 信、张翔宇
具体要求:
我们教师都要做到:一是学技术。每一位教师都要掌握1—2 门农业生产技术和技能,在指导农事农活时,由过去“乱点鸳鸯谱”变成“巧点鸳鸯谱”。二是结对子。每一位教师都要选择一至几家农户对口帮扶指导,实行“攀农亲”。三是搞推广。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向农民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四是建基地。每一位教师都要参与实习实训基地的规划、种植和管理,使学校基地融“生产、实验、示范、推广”于一体。
项目效果:
经过3年培训,全县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292名教师经过学习、考核,成绩合格,每人掌握一至两门实用专业技术、并取得了结业证书。为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开展培训工作提供了师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