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清镇 > 走进清镇

走进清镇

2018-05-17

做大做强职成教育  快速发展地方经济

  

  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我市“三农”问题,近几年来我市以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坚持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并举,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并重,建设职教城,依托职教城,全力打造清镇市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升级版,基本形成了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农村现代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体系。现将相关工作开展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清镇经济社会、“三农”及支柱产业发展概况

 (一)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清镇市行政区域面积1383平方公里,辖3个乡 6 个镇、7个社区服务中心,总人口约48.2万,苗、布依、彝、仡佬、回等34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22.61%。

  2014年到2016年三年期间,地方生产总值从2014年的219.4亿元提高到280.11亿元,同比增长13.5%(其中:一产增加值完成23.97亿元,同比增长6.3%;二产增加值完成131.01亿元,同比增长14.5%;三产增加值完成125.13亿元,同比增长13.8%),2016年三次产业比为8.56:46.77:44.67。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口径)从2014年的201.6亿元提高到294.58亿元,同比增长21.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2014年的11.89亿元提高到14.56亿元,同比增长10%。规上工业增加值(2000万口径)从2014年的31.9亿元提高到42亿元,同比增长12.3%。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4年的33.6亿元提高到45.79亿元,同比增长13.2%。招商引资省外境内到位资金从2014年的142.8亿元提高到197.8亿元,同比增长15%。实际直接利用外资从2014年的2643.85万美元提高到3840万美元,同比增长20%。旅游总收入从2014年的37.2亿元提高到60.94亿元,同比增长35%。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2014年的23627元、10439元提高到28731元、12669元。全市经济发展呈逐年稳步提升趋势。

  2017年上半年,全市地方生产总值完成116.35亿元,同比增长13.4%(其中:第一产业为10.66亿元,同比增长5.6%;第二产业为50.62亿元,同比增长13.6%;第三产业为55.08亿元,同比增长14.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1.49亿元,同比增长20.7%。财政总收入完成16.0051亿元,同比增长23.3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1943亿元,同比增长18.7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4.14亿元,同比增长1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1.14亿元,同比增长13.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6268元,同比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6283元,增长9.2%。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完成67.8亿元,占112.5亿元目标的59.63%。旅游收入完成43亿元,同比增长35%。各项指标基本实现“双过半”,上半年综合经济在全省第一方阵22个县中排位第2,较去年提高了两位。

  目前,清镇市在国家智库发布的《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6)》中,分别荣登“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400强”和“投资潜力400强”241位、87位。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97.2%,在全省88个县(市、区)中排名第一。2017年,正式发布了贵阳城市创新发展报告清镇篇,成功入围“2017中国避暑休闲百佳县排名”。先后荣获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市、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和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县级)”等荣誉称号。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清镇市将始终认真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坚守“两条底线”,以大数据为引领,做好两湖保护大文章,打好城产教景融合牌,走好两化支撑新路径,奋力打造“生态环境好、职业教育强、绿色产业兴、新型城镇美”的生态文明示范城市样板区,建设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到2021年,努力实现“451”。 “4”就是“四个建成”,即建成生态公园城、贵州(清镇)职教城、贵州新铝城、贵阳贵安卫星城。“5”就是“五个突破”,即地方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左右,突破49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左右,累计突破67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突破21亿元;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突破4万元、2万元。“1”就是“一个提升”,即提升群众获得感。生态保护、城乡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广大群众明显感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变化,得到更多的实惠。

 (二)“三农”发展概况

  1.农业产业发展成效。奶牛、肉鸡、蔬菜等优势主导产业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程度明显、保供能力较强。2016年已建成现代化奶牛养殖场3个,存栏量达4600头,年产鲜奶1.8万吨,产量、产值在全国的占比约0.05%,在西南地区的占比约3.30%,在贵州省内的占比约27.69%,单位奶牛养殖规模为省内第一。乳品加工厂占地350亩,液态奶日加工能力1000吨,其中奶粉日加工能力200吨。有高、中、低端产品70余个品种,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乳制品加工企业,在贵州省乳产品市场占有率达65%,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市场引领等作用强。全市肉鸡出栏量超过1800万羽,约占全省年出栏总量的20%,占贵阳市鲜活鸡市场的65%,居全省第一;建成贵阳市保供蔬菜基地8万亩,有机、绿色蔬菜通过国家认证数在全省领先。三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占农业总产值(GDP)的56%。

  2.农业产业组织化程度。历年来累计培育引进龙头企业74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0家,形成了三联乳业、一代等4家规模以上加工企业。主要集中在红枫园区,初步形成以园区为载体的加工集聚,企业集群的发展格局。2016年,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6.5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18.32亿元,销售收入上亿元的有4家企业。 2016年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带动农户15869户60619人(其中贫困农户2236户7289人),实现农户人均增收3200元。

  3.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以红枫“万亩花海”、春茶采摘、户外DIY、微牧场等为代表的农旅休闲游诠释了清镇农业“一二三”产的高度融合。2016年赏花超过150万人次,茶事体验达10万人次,亲子农业体验游5万人次。通过举办“高原明珠清镇之夏”生态旅游文化节、仡佬族“吃新节”、彝族“火把节”、玉冠“蟠桃会”、红枫湖葡萄节、“互联网+乡村旅游”等系列活动,不断推进清镇乡村旅游发展。全市328家农家乐、61家乡村旅馆作为乡村旅游的食宿配套,2016年全市接待游客953.6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8.33亿元。

  4.农业服务业。世界500强企业普洛斯同穗黔物流合作,采取的多式联运型互联网+高效物流吸引了200余家货运部入驻清镇物流园区,日均车流量达1000余辆;联手菜鸟物流开拓出3条电商物流线路,覆盖全市80%行政村。梳理网货400余种, 23家农业企业与电商企业签订网上销售协议。目前已有“一代食品、玉冠桃、观游腊肉”等78个品牌农产品上线销售。2016年村淘网点线上交易总单量突破20万单,总交易额达8645万余元。

  5.园区建设。清镇市作为全省六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之一,现有红枫绿色蔬菜、卫城畜草循环、石关乳品加工、暗流、犁倭等五个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和新店特色果蔬1个贵阳市市级农业园区。2016年,全市农业园区已累计完成投资60.33亿元,建成规模化、标准化基地14.655万亩,为全市一产增加值贡献达17.38亿元,实现了全市农业园区建设“基在农业、利在农民、惠在农村”的发展格局。

  6.农村金融。清镇市有各类金融机构27家,其中银行机构10家,县域保险机构7家,担保公司2家。2016年,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22.59%、43.53%,存、贷同比增速位列“一市三县”之首。清镇作为全国诚信建设的发源地,率先制定了《清镇市农业产业化诚信优先财政奖补贴息实施办法》,每年从县级财政拿出1000万元对新型主体进行诚信奖补贴息,其中600万用于对诚信农户贷款贴息,400万用于诚信企业贷款贴息。并出台了《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关于扶持带动农民增收专业经济组织的决定》、《清镇市信贷与财政贴息扶持带动农民增收专业经济组织的实施意见》等配套扶持文件。同时,我市已成立清镇市农业政策性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为产业融合试点工作提供保障。

 (三)支柱产业发展概况

  清镇市支柱产业主要有铝产业、农业产业、物流产业、旅游产业等。铝产业是目前清镇市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紧扣“一企一策”等重要举措,委托苏州工业园区新艺园区规划设计公司按照世界眼光、国际视野的思路对清镇经开区千亿级生态循环铝工业示范基地规划进行提升,重点发展“1+2”产业集群。“1”即铝及新材料产业集群,重点布局发展以铝精深加工高端新材料产业链为主导的产业集群,着力打造铝谷。“2”即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其中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以铝合金为主的机械加工装备制造,主要提供机械加工、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航天材料及零部件加工;节能环保产业集群重点培育高效节能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和先进环保产业。2014年4月,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与锦江集团合作成立贵州华锦铝业有限公司,启动建设年产160万吨氧化铝项目,项目总投资43.34亿元,2015年4月29日建成投产,至今完成工业总产值 55.2517亿元。2016年8月26日,中铝“退城进园”项目,总投资45亿元,占地1047亩,一期建设年产40万吨电解铝、44.5万吨轻合金生产线以及53万吨碳素阳极项目入驻清镇经开区动工建设,各项工作紧张有序推进,电解铝项目将于2017年8月28日投产试运行。项目采用最先进的500KA节能电解槽和环保技术,吨铝节能达1000千瓦时,建成达产后年实现产值约130亿元,工业增加值31.6亿元,预计税收约5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900余个。项目的实施,同时拉动产业链上游70亿千瓦时发电量和320万吨煤炭产能,将带动铝产业企业入驻经开区,拉长产业链,助推清镇铝工业发展。旅游产业:以承办贵阳市第八届旅发大会为契机,依托我市体育基地(水基旱基)、地热(清纺、新店)、河湖(四湖三河)、古镇(时光贵州、乡愁贵州、茶马古镇、卫城古镇)等资源,着力打造寻味贵州—乡愁贵州—时光贵州—四季贵州的“贵州系列”精品旅游线路,致力于打造康体运动休闲旅游城市,着力发展体育旅游产业。农业产业:以举办“贵阳农业嘉年华活动”为契机,依托省级现代农业高效示范园区,围绕打造贵阳市保供基地,大力实施“鸡、猪、奶、蔬”四大特色产业项目建设,打造精品、休闲和健康农业,推进基地园区化、园区景区化、产业科技化。

  二、清镇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状况

 (一)职业教育发展状况

  清镇市按照“教城互动、产教联动、职教改革、技能培训的引领区、 创新区、示范区”的目标定位,抓住全省职业教育大发展的机遇,举全市之力,累计投入资金140余亿元建设职教城。目前,职教城累计入驻院校19所,入驻师生9万人,初步形成与天津海河职教园比翼齐飞的大职教格局,成为贵州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一张靓丽的名片。2015年6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职教城视察工作,指出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础工程,要上下共同努力进一步办好”。

  1.职教城建设背景

 “十二五”期间,贵州省提出“教育拔穷根,职教先冲刺”的思想,在全国率先实施教育“9+3计划”,实行三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在全国率先编制现代职业教育规划,颁布实施职业教育条例。为加大教育投入贵州各级压缩行政经费5%用于支持发展职业教育,贵阳市压缩行政经费8%用于支持发展职业教育。从“十一五”规划到“十三五”规划期间,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在不断的递增,“十一五”期间投入了103亿元,“十二五”期间投入了340亿元,“十三五”期间投入将高达584亿元。

  2010年,在贵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清镇市委、市政府按照“立足贵阳、面向贵州、辐射西南”的宗旨,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的原则,在清镇市规划建设贵阳职业教育园区,随着院校的不断入驻,清镇职教城建设得到了省、贵阳市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2011年,贵阳市政府将贵阳职教园区升格为贵阳职业教育聚集区,2012年,省政府将贵阳职业教育聚集区升格为贵州(清镇)职教城。

  2.职教城建设理念

  2013年9月5日,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把清镇职教城建成教城互动、产教互动、职教改革、技能培训的引领区、创新区、示范区”的目标定位。

  2014年5月30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临职教城调研指导工作,对清镇职教城建设给予了“职教城规划得好、产教互动得好、生态保护得好”“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大成果,重大亮点”“是穷省办大教育、办好教育的一个范例”的高度评价和肯定,并要求“将清镇职教城、花溪大学城共建并列、交相辉映,打造成为多彩贵州两道靓丽的风景线”。

  2015年5月7日,时任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亲临职教城建设现场调研指导工作,提出“众志成城、‘合’字兴城。以‘合’为灵魂,坚持产教融合、城教融合、知行合一、天人合一”的建设理念,并于2016年提出要按照“城、产、教、景”深度融合建设发展贵州清镇职教城的重要批示。

  2016年4月29日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支持清镇职教城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黔府发〔2016〕12号)文件,提出了七个方面二十条支持职教城加快发展的意见,指引清镇职教城快速发展。

  3.职教城规划建设情况

贵州(清镇)职教城选址位于清镇市城区北部和观山湖区西部,沿两湖(红枫湖和百花湖)相联河流老马河两岸布局,以河为界东部为时光校区,西部为乡愁校区。建设预计需各类投资约1000亿元,规划总面积80平方公里,规划入驻职业院校20所,贵州(清镇)职教城(包含清镇部分城区)预计达到15万人。目前,职教城建设累计投入约143.05亿元,其中院校建设完成投资约59.05亿元,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约84亿元。     

  4.职教城建设情况

  职教城已入驻院校19所(时光校区9所,乡愁校区10所),入住师生9万人, 200余家省内外企业通过“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合作共建”等方式与院校开展校企合作,依托职教城资源,已入驻省呼叫中心人才培养培训基地(5000席)、网购生态城(5000家电商)、中电贵云数据服务科技园(10000席呼叫中心、3000台数据中心)、科大讯飞高端呼叫中心(1000席)、清镇大数据孵化器(计划孵化10000家企业,已入驻40余家)、云梦空间小镇、职教云平台等大数据、“双创”、电商新兴产业。整个园区道路建设、电力保障、污水处理、通讯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教育资源、公共文化、社会服务、医疗卫生等配套建设基本建成。

 (二)成人教育发展概况

  成人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不同于普通的全日制教育,是不会对学习者的年龄性别等条件进行限制的,其面向的是整个社会的成员,教育的目的也不再仅限于提高学习者的知识和能力,而是更侧重于对专业技能和资格的强化,帮助学习者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寻找到新的就业方向或者是开发新的潜能,可以说它在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和平衡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清镇市始终坚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并举,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围绕“四化同步”需要办好成人教育,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抓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人口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为农民增收提供技术服务。2016-2017年我市共举行职业技能培训、学历培训、成人教育实用技术培训等共计12648人次。抓好全市教师继续教育和素质提升,提升公职人员队伍适应岗位的能力和水平,2017年总共培训8000余人次。2017年全市教育系统家庭教育培训230人次。抓好现代服务业人才、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人才培训,培养新型服务人才和高素质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者。2016-2017年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培训17231人次。

  三、示范县创建的规划与目标

 (一)职业教育规划与目标

  根据《贵州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3—2020)》和清镇市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规划,紧紧围绕工业强市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统筹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努力建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础能力建设大幅度提升,在办学条件、经费保障等方面逐步达到国家标准,建设一批适合清镇产业结构需求的实训基地。师资队伍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结构优化,并有一定数量的硕士、博士等高学历教师。中职教育扩大办学规模,实现“量”的跨越和“质”的提升。2017年,贵阳市下达给我市的普高和中职招生任务已圆满完成,职校毕业生就业率达100%。进一步优化结构,按照做特、做精、做专的要求,努力形成结构合理、紧扣产业的专业体系。职业培训方面,适应现代产业体系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建立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推动职业培训规范、快速发展。“十三五”期间,年均开展各类培训11589人次以上。到2020年,基本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地方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二)成人教育规划与目标

  清镇市成人教育紧紧围绕全市“十三五”规划所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把职业培训作为拓宽职业教育发展空间的重要举措,优化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布局,促进职业教育健康、高效、可持续发展。以推动农业提资增效为目标,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为重点,完善公益性农民培训制度,推进农民继续教育工程,创新农学结合模式。为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作用,特色板块农业,加快推进山地高效农业培养培训大批合格人才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为目标,以农村劳动为转移培训为重点,培训一批适应地方产业如电子信息产业、饮食产业、装备制造产业、食品加工产业、白酒产业需要的合格劳动者。以推动红枫湖、东风湖、时光贵州等旅游全域发展为目标,抓好现代服务业人才、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人才培训,培养新型服务人才和高素质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者。同时抓好教师、公务员等公职人员的岗前培训、普通话培训、计算机培训等各种培训,建立和完善公职人员继续教育机制,提升公职人员队伍适应岗位的能力和水平。

  四、示范县创建取得的主要经验和突出成效

 (一)注重组织建设,完善管理体制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成立了由市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财政、人社、教育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市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工作例会制度,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主要领导经常深入职教城、职业学校现场办公,解决难题,定期研究职业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明确职教发展方向,整合职业教育资源

  1.整合清镇职教资源,提升市属中职学校竞争力。通过市委和市政府的关心和努力,力争将清镇职校建设成为一所学习、生活、实训设施齐全,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课堂教育与远程教育相结合的一流中职校。

  2.整合省内外职教优质资源,全力打造职教城品牌。职教城是省、贵阳市、清镇市三级党委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把职教城建设成为全省教城互动、产教互动、职教改革、技能培训的引领区、示范区、创新区”的目标定位,以“省内一流、西部领先、全国知名”的理念,全力打造集“学历教育、技术培训、技能鉴定、职业指导、技能大赛、生态低碳”为一体的全国领先“生态园地、科创基地、人才高地”。职教城规划入驻职业院校25所,现已引进入驻省内外优质院校19所,职教城入住院校正积极探索“校校合作”,通过强强联合,全力打造职教城品牌专业、品牌学校,职教城聚集效应开始显现。

 (三)狠抓职教师资队伍建设,促进职教内涵提升

  积极引导职业技术学校立足自身实际,发挥各自专业品牌优势,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调研,结合培养市场需求人才的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加快“双师型”教师培养,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专业等级培训和技能鉴定,努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四)充分依托职教城,职业教育发展效果明显

  一是依托职教城,职业教育宣传收效明显。依托职教城入住院校,我市广泛组织全市初三毕业班学生及其家长通过参加“职业学校开放日”活动,对职教城入住院校进行参观,深入了解职教城院校校园环境、教学设施、专业设置、就业前景等,让学生及其家长亲眼所见、亲身体验我市职业教育发展;通过邀请职教城院校深入全市各初中学校参加我市“初中学校开放日”活动,职业院校领导、教师面向初三毕业班学生及学生家长进行面对面宣传,让学生及其家长面对面了解职业教育的政策及就读职业教育的前景。通过“职业学校开放日”及“初中学校开放日”活动的开展,切实转变学生及其家长对职业教育的偏见,树立选择就读职业学校的信心,让“职校一人,就业一个、致富一家”理念及职业教育“就业有路、升学有门”的办学优势深入人心,促进“崇尚一技之长、不惟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形成。仅2017年,我市组织学生及其家长到职教城参加“职业学校开放日”活动达2380人次,邀请职教城院校领导、教师深入初中学校开展面对面宣传达2000余场。二是依托职教城,教育“9+3”中职招生任务圆满完成。2013年我市共完成输送生源到中职校4685人,完成任务数4600人的101.8%;2014年共完成输送生源到中职校4422人,完成任务数3756人的117.7%;2015年共输送生源到中职校4452人,完成中职招生任务数3910人的113.9%;2016年共输送生源到中职校3977人,完成中职招生任务数3800人的104.7%。2017年我市中职招生任务数为3150人,截止目前,各学校累计动员应、往届生、社会青年3810人就读省内外各中职学校。三是依托职教城,职业教育内涵全面提升。职教城规划一流,建设一流。依托职教城,我市职业教育布局不断优化,办学模式不断创新,通过推广“产业园区+标准厂房+职业教育”模式,职教城院校实现校企合作、校政合作、校校合作“三个合作”常态化,通过内涵提升,实现了学生“招得进、留得住、学得好、走得畅”的目标。

  五、示范县创建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贵州清镇职教城建设在与城市发展、产业发展、教育发展方面融合程度不深。

  二是职业学校师资队伍有待加强。各学校专业教师尤其是双师型教师比较缺乏。如清镇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除19名专业教师外,其余教师均由普通中学转岗调入,缺乏职业教育的专业经验。

  三是部分群众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仍然不高。部分老百姓看不到职业教育对家庭脱贫致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送子女就读职业学校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

  六、下步工作打算

 (一)全力推进“城、产、教、景”融合发展。下一步,贵州清镇职教城将找准在全省实施“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几大战略行动中定位,紧扣服务全省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后发赶超的宗旨,坚持城产教景融合发展,“城、产、教、景”深度融合发展的指示,加快职教城建设步伐,努力把职教城建设成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教育精准扶贫基地、创新创业发展基地、新型旅游产业基地,努力把职教城打造成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人才辈出、产教融合、教城互动的职业教育综合体。

  城教融合方面:一是全面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交通干线为骨架,加快交通网络设施建设,提高综合运输能力。形成功能齐全、结构合理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二是完善城市综合体建设。全面建成职教城乡愁贵州、时光贵州、网购生态城等城市服务配套项目建设,满足职教城师生及居民生产、生活、实训及就业需求;三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职教城内幼儿园、小学、中学等教育配套设施和综合医院及社区医院建设;四是完善社会服务体系。进一步强化资源整合及大物业、大后勤方面的统筹、协调、管理职责,实现职教城服务管理模式的创新突破。

  教产融合方面: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改革为动力,整合优化职业教育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统筹职业教育协调发展,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建设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构建具有贵州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贴近市场,贴近产业,贴近学生就业。面向产业办学,面向就业办学,面向脱贫致富办学。同时对接产业,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全面谋划职业教育发展,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体系融合,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

  教景融合方面:在保持现有良好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全面完善、优化人工环境和人文内涵,创造具有时代气息与地方独特魅力于一体的城市景观风貌。城市景观以河道水系和城市通道为基本骨架,以重点地段为节点,以自然生态和田园环境为背景,突出展现 “国际旅游城市”和“职教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实力最强的现代化职教新城”的景观特色,将职教城建设成为人居环境优良、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宜教宜游宜居的国际生态旅游型职教城。

  (二)不断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学水平和相关学历层次。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加快“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定和完善职业教育兼职教师聘用政策,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鼓励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职业学校专任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

  (三)全力加大职业教育宣传力度。充分利用“职业教育活动周”、春节等有利时机加强职业教育宣传,让人民群众充分了解到职业教育对家庭脱贫致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鼓励更多社会青年主动接受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使之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助力脱贫攻坚,为建设公平共享创新型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技能型人力支撑。

 

 

清镇市人民政府

2017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