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职成动态 > 清镇市教育局关于加快推动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建设促进中职教育高...

清镇市教育局关于加快推动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建设促进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 报 告

2022-05-07

2015年6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视察指导清镇职教城工作时重点提出:“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础工程,要上下共同努力进一步办好。”近年来,我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贯彻落实全国、省、贵阳市职业教育大会精神,锐意改革,矢志创新,全力推进职教城建设,职教城作为全省“一体两翼多节点”职业教育发展空间布局的主体,通过近10年的建设,已成为贵州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但随着职教城中职校纷纷升格为高职院校(下一步优质高职院校还会升级为本科),中职教育逐渐成为我市职业教育发展大局的短板,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一)职教城中高职院校变化情况

我市职教城入驻院校19所,16所院校实现招生办学,在校师生约14.2万人。16所招生办学院校中入驻时有11所中职(含清镇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截至目前11所中职已有9所升级为高职,还剩清镇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贵阳市经济贸易学校2所中职校。升级为高职的9所院校中职部的招生计划逐年萎缩,目前已有6所院校中职部停止招生,保留中职部的3所院校每年中职招生计划约200-300人,共计每年招生约1000人。

(二)清镇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办学情况

1.基本情况

清镇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我市直属的唯一一所承担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属财政全额拨款、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学校占地面积49亩,建筑总面积13136平方米,办学最大规模为在校生1000人。开设专业:汽车制造与检修、动漫与游戏制作、计算机网络技术、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美发与形象设计、美容美体艺术、客服管理7个专业。现有在校生818人,专任教师54人(在编39人,外聘15人)。

2.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我市中职校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科技大赛等活动。荣获技能大赛省级二等奖7次,市级一等奖9次;文明风采大赛一等奖4次,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1次,科技大赛一等奖1次。在刚刚结束的“贵阳市2021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5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17个。包揽2021年清镇市“天盛源”杯汽车车身修复赛项的一二等奖。学校“传统文化之德行教育”2020年顺利通过省级精品课评审,获评贵阳市社区教育“终生学习品牌项目”。

3.面临的问题

1)教育教学人员不足、设施陈旧,吸引生源受限

一是我市中职校教学场地、实习实训设施设备相对陈旧、落后、老化,且教学空间和实习实训设备已近于饱和,难以满足当前学校发展和培养新时代技术型人才的需要;二是师资配备相对不足,特别是“双师型”教师缺口较大。按照《职业教育改革方案》(职教20条)要求,2022年“双师型”教师(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我市中职校“双师型”教师距此比例差距较大;三是学生学习和生活条件较差,宿舍、餐厅等资源相对饱和,环境有待改善,对学生吸引力有限。男女生同住一栋宿舍分区域管理存在一定安全风险。

2)办学规模小、学位不足

我市中职校规模只有1000人,学校现有在校生818人,贵阳市给清镇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下达的招生指标为每年不低于500人,2022年招收学生将无教室和宿舍可用。

为有效解决我市“兜底”招生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痛点难点问题,为我市经济社会长足发展不断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实现中高职互补,促进我市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我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建设迫在眉睫。

二、中职校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推动中职学校发展是抢抓机遇推进教育强市的现实需要

1.国家在职业教育方面逐年在加大投入。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2021年4月12日至13日,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均作出指示批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投入力度,弘扬工匠精神,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随着国家职教高考、职教本科等职教政策的逐步落地,职业教育特别是中职教育在经济社会及整体教育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因此,高质量高水平发展好我市中职校,有利于我市在未来教育强市中抢占先机,有利于我市经济社会及整体教育水平发展,有力助推清镇教育强市的进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2.推进中职学校发展有促于我市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中职教育属于高中阶段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教育“坚持职普比例大体相当”和省市普及高中教育的相关要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每年必须在95%以上,未来5年我市初中毕业生预计人数呈上升趋势(下表所示),需要选择读中职校的初中毕业生随之增加,按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5%计算,到2025年就读中职校学生接近5000人/年。我市职校作为我市唯一一所公办中职学校,为我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尤其是脱贫攻坚教育保障起到了坚实的兜底作用。

3.推动中职学校发展有助于填补我市中职教育发展不足的现状。目前,中职教育已逐步成为我市职业教育的短板。职教城内现有的高职(大专)院校,为了寻求稳定生源及中高职衔接,纷纷与清镇市外甚至贵阳市外中职校联合举办中职部,如果我市中职校具备良好的办学条件,成为职教城高职院校合作的首选,通过“普职衔接”、“普职互通”、“中高职协同发展(‘中高本’协同发展)”,有效破除“初中→中职”,“中职—普高”、“中职→高职”之间的办学壁垒,实现资源优化互通共享成为我市职业教育发展大局中的关键“阶梯”,为我市初中毕业学生就近读书提供保障和选择的机会。

推动中职学校发展是支持清镇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1.推动中职学校发展有助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近三年,我市职校共计培养中职毕业生774人,其中升入高职院校247人,就业 466人,自主创业47人。2021届毕业生共270人,其中升入高职院校135人,入伍1人,134人顺利签约入岗(贵阳市内98人,贵阳市外36人),就业率100%,贵阳市内就业率73%。毕业学生不仅实现了自身价值,同时也真正实现了“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有力助推了我市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助力乡村振兴

按照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要求,积极配合人社、农业等部门开展职业技能短期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育婴师、保育员、农村技能人才、复退军人培训等,近三年,共计培训2040人次,90%的参训人员顺利就业,有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2.推动中职学校发展有助于提升我市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我市当前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81年,根据《贵州省整体提升教育水平攻坚行动计划(2021--2030年)》文件精神,2030年贵州省人均受教育年限要提高到11年左右,达到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我市职校的发展,对我市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农村技能人才培训、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复退军人培训等各类中短期技能培训起兜底作用依托我市职校,实施“职业技能学历双提升工程”,提高我市全民人均受教育年限的有效保障

3.推动中职学校发展有助于实施全民终身学习行动。我市职校作为清镇市社区教育指导服务中心,为清镇市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城市建设、促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提供指导服务现已指导帮助我市青龙山街道办事处、巢凤街道办事处、滨湖街道办事处、站街镇5家单位成功创建为贵阳市社区教育试点单位,为清镇市全民终身教育工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推动中职学校发展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需要

一是推动中职学校发展有助于兜底控辍保学。2020以年,我市积极探索“普职衔接”改革试点工作,237名初中厌学学生及动员返校学生进入“普职衔接实验班”学习,既最大限度保障义教阶段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减轻保学压力;又为厌学生再一次提供人生择向的机会,有效解决了厌学学生及动员返校学生“进得来、学不好、留不住”这一“控辍保学”痛点问题,职教控辍成效初显。

推动中职学校发展有助于减轻农村贫困家庭经济压力。我市职校现有学生1097人(含外出顶岗实习学生279人),其中我市户籍为577人。每年仅收取书费住宿费 860元/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全免费就读,不但实现我市学生就近读中职,读完中职后还可顺利升入职教城优质高职院校继续学习,既成就了学生,又降低了学生读书成本。如果学生选择到民办中职学校就读,每人每年需承担6000-12000元不等的书杂费,培养质量良莠不齐。但我市职校因校舍陈旧、学习环境较差,导致我市户籍学生相当一部分不愿选择就读,而选择到民办职校就读,增加了学生家庭负担。仅2021年,我市就有518名户籍学生选择就读民办职校。

三、意见和建议

当前,再一次推动清镇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发展机遇已至根据《贵州省整体提升教育水平攻坚行动计划(2021-2030年)》指出:规划保留中职学校的县(市、区)政府重点办好1所规模不小于3000人的中职学校;《教育部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技能贵州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要扩大中职教育办学规模,强化中等职业教育基础性地位,2025年,100所参与中高职“协同发展”行动计划的中等职业学校每所办学规模达到3000人以上我市职校是其中之一,支持贵州建设30所国家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我市职校可争取入列贵阳市以强省会为引领 推进贵阳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文件中指出:加大县级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扩大县级公办职校办学规模,稳定在校生规模到3000人以上”;目前,我市职校是贵阳市唯一一所规模不足3000人的中职学校,发展中职学校势必能获得贵阳市的大力支持。鉴于以上因素,我市职校再一次迎来各级教育部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机遇。从投入上分析:一是迁建中职学校后,原有中职学校校舍可用于开办义教阶段或高中阶段学校,不会造成教育资源浪费,可同步节约相应学校的建设投入; 专项债对职业教育的支持方向短期内不会改变,我市职校新校区建设可申请地方专项债支持发展中职教育;我市职校新校区建设启动后,可申报贵州省强基工程学校项目,申请国家、省、市有相关专项资金支持我市职校校舍及办学规模问题解决后,学校后期新增设施设备可争取上级专项资金予以解决学校办公经费不足的问题可整合职教城优势资源予以解决高职开展中高职协同发展联合办学的学生,高职院校可拨付免学费及生均办公经费每年每生6000-8000元,维持学校正常运转难度不大学校师资不足的问题可充分利用职教城院校师资支教基层的方式予以解决。

综上所述,建议:

一是加大经费投入,强力推进新校区建设基于我市中职校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学校办学场地、实习实训设施设备老旧、不足的严峻形势,市委市政府已将清镇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规划建设写入《清镇市大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实施意见(2019-2025)》建议按照国家、省、市不低于3000人规模的建设标准,启动清镇市中职学校建设

明确培养方向,打造学生升学就业“双出口”紧跟国家职教改革步伐,全力推进学校内涵提升,将学校专业分为“升学型专业”和“就业型专业”两大类,着力打造“双出口”特色培养一类是为高校输送优质生源,建立我市中职校与职教城院校的紧密合作关系,深化中高职衔接,注重学生文化技能培养,将中职校作为学生升学的途径,为高职、职教本科输送文化技能双优人才;另一类是直接为社会输送高技能人才,整合县域或省内优质企业资源,开展“校企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打通“校企融合”的人才双向流通交流渠道,为企业输送人才的同时,吸引更多具有深厚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能力的企业人才到校任教,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培养企业需要的成熟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