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培训项目 > 瓜类主要病害及防治技术培训

瓜类主要病害及防治技术培训

2017-04-14

       第一节  瓜类疫病

       瓜类疫病是我省冬季瓜菜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毁灭性病害,苗期为害造成毁田重种,结果期为害造成大量烂瓜。

       1、症状  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主要侵害茎、叶和果。苗期染病,茎、叶、叶柄及生长点呈水渍状或萎蔫,后于枯死亡。成株染病多见于嫩梢或节部,初为水渍状,失水缢缩,病部以上叶片迅速萎蔫。叶片染病可见水渍状圆形或不规则形灰绿色大病斑。果实染病,初为水渍状斑点,后病斑凹陷,常引致瓜腐烂,表面常疏生白霉。

       2、病原  瓜类疫病病原菌为甜瓜疫霉和辣椒疫霉,均属鞭毛菌亚门疫霉属真菌。菌丝无隔无色,孢子囊卵球形或长椭圆形,游动孢子近球形。卵孢子球形,淡黄色。病菌生长发育适温28~32℃,最高37℃,最低9℃。

       3、发病条件  以菌丝体或卵孢子及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存活于土壤中,条件适宜时产生孢子囊并借雨水和灌溉水传播。生长期间,降雨量与病害严重度成正相关。不合理灌溉,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重茬地、偏施氮肥则加重病情。

       4、防治方法  (1)选择地下水位低,排灌良好的地块,采用深沟高垄种植,雨后及时排水。(2)药剂防治。发病前选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荆500倍液+绿邦98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500倍液,或53.8%可杀得2000干悬浮剂1000倍液,或12%绿乳铜乳油800倍液喷雾保护。发病初期选用72%仙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绿邦98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8%金雷水分散粒剂6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安克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或20%阿米西达悬浮剂1500倍液喷雾治疗。每隔5~7天1次,连续2~3次。



       第二节  瓜类炭疽病

       瓜类炭疽病是瓜类的重要病害,该病可为害所有葫芦科作物,生长期影响产量和品质,染病瓜在贮运期间可继续造成烂瓜。

       1、症状  瓜的叶、茎蔓和果实均可受害,以果实症状最明显,为害性也大。果实染病,初呈水浸状小点,后扩大成圆形褐色凹陷病斑,湿度大时可产生粉红色粘状物,严重时腐烂。叶片染病,病斑圆形,大小不等,褐色或红褐色,周围有黄色晕圈,中央色淡。

       2、病原  瓜类炭疽病原菌为葫芦科刺盘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盘聚生,分生孢子梗圆筒状,无色。分生孢子单胞,近圆形,萌发适温为22~27℃,病菌生长适温24℃,8℃以下或30℃以上病菌即停止生长。

       3、发病条件  病菌分生孢子通过雨水传播,10~30℃可引发病害,其中24℃时发病重。湿度是诱发病害的重要因素,适宜温度范围内,相对湿度低于54%则不能发病。此外,氮肥过多,大水漫灌,通风透气差,植株衰弱,均发病重。

       4、防治方法  (1)实行3年以上轮作。(2)加强管理,采用配方施肥。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雨后及时排水,合理密植。(3)药剂防治。发病前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80%大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3.8%可杀得2000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2%绿乳铜乳油800倍液等喷雾保护。发病初期选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或50%施保功可湿性剂30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或20%阿米西达悬浮剂1500倍液,或25%咪鲜胺水乳剂2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喷雾治疗。每隔5~7天1次,连续2~3次。

       第三节  瓜类枯萎病

       瓜类枯萎病是瓜类生产上的一种常见病害,往往在生长中期和后期造成植株整株枯死,对产量影响极大。苦瓜、丝瓜、黄瓜等均有发生。

       1、症状  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苗期染病,幼茎、叶片、叶柄和生长点萎蔫或根茎基部变褐,缢缩或猝倒。成株染病,茎基部纵裂或部分叶片中午萎蔫,早晚恢复,后整株逐渐枯死。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白色或粉红色霉状物,剖视病茎,可见维管束变褐,根系呈褐色腐朽。

       2、病原  瓜类枯萎病病原菌为尖镰孢菌黄瓜专化型,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大型和小型两种分生孢子,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小型分生孢子椭圆形或卵形,无色透明。病菌发育和侵染适温24~25℃,最高34℃,最低4℃,适宜pH4.5~6。

       3、发病条件  以菌丝体、厚垣孢子或菌核存活于土壤或未腐熟有机肥中,萌发后从根部伤口或根毛顶端细胞间侵入,后进入维管束在导管中发育堵塞导管,使植株萎蔫或枯死。地上部侵染主要通过人事操作引起的伤口。秧苗老化,连作,有机肥不腐熟,土壤过分干旱,土壤偏酸性,地下害虫和线虫为害严重,均是引发该病的主要条件。

       4、防治方法  (1)轮作。旱地8年以上、水田3年以上与非寄主作物轮作,避免病土育苗。(2)种子处理。用50-60℃温水兑成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30~40分钟。(3)土壤消毒。用20%地菌灵可湿性粉剂+绿邦98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与土壤按1:200比例配制成药土后撒入苗床或定植穴中。(4)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灌根。发现零星病株时,用53.8%可杀得2000干悬浮剂1000倍液+绿邦98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40%三枯剑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绿邦98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0%加收米水剂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0%地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恶霉灵水剂500倍液,或9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灌根,每株250~500毫开,每隔5~7天1次,连续2~3次。
    
       第四节  瓜类蔓枯病

       瓜类蔓枯病又称黑腐病,葫芦科作物均有发病,是我省瓜类生产上的一种主要病害。

       1、症状  主要发生于茎、叶、果等部位。茎节最易染病,病部初呈暗褐色,后变黑色,密生小黑粒点即分生孢子器;后期有时病茎干缩,纵裂似乱麻状。叶片染病,多在叶缘处形成“V”字形病斑,或呈现半圆形黄褐色至淡褐色大病斑,后期病斑上散生小黑点。

       2、病原  蔓枯病的病原菌为西瓜壳二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器叶面生,球形至扁球形,黑褐色。分生孢子椭圆形或肾形,无色透明。病菌发育适温20~24℃。

       3、发病条件  以分生孢子器附于病残体上借灌溉水和雨水传播,从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土壤含水量高,气温18~25℃,相对湿度85%以上易发病。重茬地,植株过密,通风透光差,生长势弱,则发病重。

       4、防治方法  (1)与非瓜菜作物轮作2~3年。(2)加强瓜地排水与通风透光。(3)注意氮、磷、钾肥的平衡施用,施足充分腐熟有机肥。(4)发病初期选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或25%咪鲜胺水乳剂1500倍液,或80%大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荆10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仙星乳油6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或20%阿米西达悬浮剂1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实施叶面喷雾,每隔5~7天1次,连续2~3次。

       第五节  瓜类白粉病

       瓜类白粉病主要为害苦瓜、黄瓜、冬瓜和南瓜等,其中以苦瓜白粉病危害最大。通常在植株生长中、后期发病严重,导致叶片早衰和干枯,植株死亡,产量锐减。除瓜类外,该病还可为害豆类作物。

       1、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在叶片背面出现白色、近圆形粉斑,严重时粉斑密布于叶面并互相连合,致叶片发黄,终致干枯。有时病斑上形成黄褐色或黑褐色黑点。

       2、病原  苦瓜白粉病原菌为二孢白粉菌和单丝壳白粉菌,均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圆柱形,不分枝,分生孢子椭圆形。闭囊壳球形,褐色,无孔口,子囊孢子椭圆形,单胞,平滑,无色或淡黄色。分生孢子寿命短,26℃左右存活9小时。分生孢子萌发温度为10~30℃,以20~25℃最适宜,并需要较高的温度,以45%~75%最为有利,超过95%时则受到抑制。

       3、发病条件  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水传播落在寄主叶片上,从叶片表皮侵入。5~7天后再度产生分生孢于形成再侵染。雨量偏少,气温在16~24℃之间,如遇连续阴天,光照不足,天气闷热或雨后放晴,但田间湿度大时,病害极易流行。嫩叶和老叶比较抗病,叶片展开后16~23天内最易感病。此外,栽培管理粗放,肥水不足,或浇水过大,偏施氮肥,植株徒长,通风不良以及光照不足,生长衰弱的地块发病重。

       4、防治方法  (1)物理防治。发病初期可适当摘除发病中心病叶后,采用27%高脂膜乳剂100倍液喷雾,可防止病菌侵入。(2)化学药剂防治。发病初期采用50%翠贝干悬浮剂3000倍液,或12.5%腈菌唑乳油1500倍液,或12.5%粉锈立克乳油1500倍液,或5%仙星乳油600倍液,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1次,连续2~3次。白粉病菌极易产生抗药性,各种药剂应交替使用。


    
       第六节  瓜类根结线虫病

       根结线虫病是瓜类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在连作瓜菜地块病情重,株发病率甚高,一般减产20%~30%,严重者达50%以上,甚至失收。其寄主范围极广,除瓜类外,还可以为害豆类、茄果类作物和部分叶菜类作物。

       1、症状  只为害根部,受害处形成称为根结的瘤状物。根结初为白色,表面较光滑,以后由于受土壤某些病原菌的复合侵染而逐渐变褐色。严重的主根和侧根上布满虫瘤,连接成串珠状,整个根系肿胀畸形,形成根结团或呈鸡爪状,终致全根腐烂,植株枯死。发病期间,植株地上部发育迟缓,长势衰弱,似缺肥缺水症状,植株矮小,叶片发黄,结果少而小,严重时整株逐渐萎蔫。

       2、病原  瓜类根结线虫病原为南方根结线虫,爪畦根结线虫和花生根结线虫,均属线形动物门动物。雌雄虫异形。雌虫头尖,腹部膨大,似梨形,生殖孔位于虫体末端,卵从生殖孔排出在胶质囊内,形成卵块在根表面。雄虫线状,形似蚯蚓,无色透明。幼虫侵入寄主前细长,呈线状,寄生后虫体变宽。病原线虫行孤雌生殖,每头雌虫可产卵300~600粒。在25~30℃时完成一代需25~30天。

       3、发病条件  以卵或幼虫随病残体或土壤存活,寄主存在时孵化出的二龄幼虫侵入为害,由于分泌毒素刺激根细胞膨大形成瘤状物。靠病土、病苗、灌溉水等传播和蔓延,沙土发病较黏土重,连作地发病重。病原线虫多分布在5~30厘米深的土层内。

       4、防治方法  (1)选用无病土育苗。(2)与非寄主或抗性作物轮作2年以上,或水旱轮作1年。(3)植前深翻晒垄,施用不带病原线虫的有机肥。(4)收获后清除病残及组织,集中烧毁,减少翌年初侵染源。同时注意铲除寄主杂草,降低田间虫口密度。(5)药剂防治。用10%福气多颗粒剂1.5公斤/亩,或5%好年冬颗粒剂4.0公斤/亩,或3%米乐尔颗粒剂4.0公斤/亩,或10%地虫克粉粒剂2.0公斤/亩兑成药土于植前施于植穴中。植后发病,可用1.5%菌线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1500倍液+4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灌根。

       第七节  瓜类霜霉病

       瓜类霜霉病是一种流行性很强的常发性病害,如条件适宜病情发展极快,短时间内植株大量叶片枯死,直接影响结瓜或植株早衰,造成严重减产。黄瓜、甜瓜和丝瓜等发病较重。

       1、症状  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叶片。叶片染病后叶缘或叶背面出现水渍状病斑,扩大后的病斑受到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淡褐色或黄褐色,湿度大时长出灰黑色霉层。生长后期病斑破裂或连片,全叶卷缩干枯,严重时整株叶片枯死。

       2、病原  黄瓜霜霉病原菌为古巴假霜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孢囊梗单生或束生,上部呈锐角分枝,分枝末端着生一个孢子囊,孢子囊卵形或柠檬形,淡褐色,单胞,可直接萌发,低温时释放出游动孢子。产生孢子囊适温15~20℃,萌发适温15~22℃。

       3、发病条件  病菌主要靠气流和风雨传播。叶面有水滴或水膜持续3小时以上病菌即可萌发和侵入,诱发病害。发病的适宜温度是15~24℃,低于15℃或高于28℃则不利发病。早期中心病株多,菌源丰富,环境条件适宜时病势发展迅速而猛烈。

       4、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2)培育无病壮苗,改进栽培技术。选择地势高、通风、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3)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叶面喷施绿邦98、磷酸二氢钾、奥普尔、喷施宝、绿芬威等叶面肥,可提高植株抗病力。(4)药剂防治。发病前每隔10天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大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喷雾保护。发现中心病株后选用10%科佳悬浮剂2000倍液,或25%阿米西达悬浮剂1500倍液,或72%仙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绿邦98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安克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隔7~10天1次,连续2~3次。



       第八节  瓜类细菌性角斑病

       瓜类细菌性角斑病以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最为常见,与霜霉病症状有相似之处,防治不恰当、不及时,可造成产量大幅度损失。除黄瓜外,还可为害其他部分瓜类作物。

       1、症状  生长中、后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卷须和果实。叶片染病初生针头大水渍状斑点,病斑扩大受到叶脉的限制呈多角形、黄褐色,湿度大时叶背面病斑上产生乳白色粘液,干后成一层白色膜或白色粉末状,病部质脆易穿孔。茎、叶柄及幼瓜果上病斑也为水渍状,近圆形至椭圆形,后呈淡灰色,病斑常开裂,湿度大时也见菌脓。

       2、病原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原菌为丁香假单胞杆菌黄瓜角斑病致病型,属假单胞杆菌属细菌。菌体短杆状,具1~5根单极生鞭毛。病菌生长发育温度范围为1~36℃,适温25~28℃,致死温度49~50℃,10分钟,耐酸碱度范围为pH5.6-8.8,最适pH6.8。

       3、发病条件  病菌在种子上或随病残体存活,干燥情况下存活期限达2年半以上。靠种子作远距离传播。土壤中的病菌通过灌水、风雨、气流、昆虫及其他农事操作蔓延。发病最适温度18~26℃,湿度越大发病越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通风透气差,连阴雨多,重茬或钾肥不足的地块病害发生严重。

       4、防治方法  (1)种子消毒。用50℃温水浸种20分钟,或用新植霉素3000倍液浸种30分钟,再用清水浸4小时,捞出催芽播种。(2)加强栽培管理。与非瓜类蔬菜轮作两年以上,生长期或收获后清除病残,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53.8%可杀得2000干悬浮剂1000倍液,或12%绿乳铜乳油800倍液,或88%水合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2%加收米水剂5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