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示范创新 > 再出发,三水“七子”如何科学定位?

再出发,三水“七子”如何科学定位?

2016-09-23

    三水再出发,七个镇街如何错位发展,推动三水实现特色转身?
  镇域经济是区域经济的基础和支撑。镇街实现更快、更好发展,全区自然活力迸发,动力十足。
  目前,佛山正在全力打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宜居宜业宜创新的高品质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这对三水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站在千亿GDP新起点上,面对广佛同城化和珠三角一体化加速推进的大趋势,再出发的三水如何统筹七个镇街的发展,通过错位发展、比学赶超,打造分工有序、各具优势的功能区,在全区一盘棋的统筹下实现特色发展?
  “千人一面”无序发展格局亟待打破
  西南、云东海、白坭、乐平、芦苞、大塘、南山,七个镇街七匹马,全力拉动三水区在过去几年顶住经济下行压力,一路高歌猛进、逆势快速发展。
  2015年,三水地区生产总值成功突破千亿大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接近3000亿元,经济实力发生了从量到质的蜕变。市委书记鲁毅曾在比对佛山五区发展数据时指出,去年三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都在全市排第三位,经济总量排在第四位,一些经济数据在全市比重逐步提高。
  硬币总有两面。在三水犹如一列高铁般不断加速疾驶之际,也有人对三水的发展后劲颇感担忧。
  “三水崛起的速度很快,但镇街‘背靠背’发展的现状一直没有彻底改观。”一位本土分析人士指出。
  的确,这几年发展中,在“工业立区”、“工业强区”理念指引下,三水各镇街都在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和工业对财政税收贡献的快速性,除了全力打造新城的云东海街道,其余六个镇街都将发展工业放在了地方发展的首位,“工业兴镇”、“工业强镇”观念深入人心,在没有清晰定位的情况下三水各镇街呈现无序发展,产业布局严重趋同,城市建设极不平衡。
  “各镇街都发展工业园区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上述分析人士说,一些镇街的工业园区并没有立足自身实际,定位不清晰,导致招商乏力,在以农业为主的镇街尤为明显,工业园区在成立初期几乎都呈现停滞状态,造成资源极大浪费。
  实践证明,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明确定位,各镇街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走上了一条“千镇一面”的道路,同时受制于各镇街区位环境、地理资源、产业基础等客观条件的差异,直接导致各镇街发展质量不高,发展结果差距巨大。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西南街道国内税收收入(不含海关代征部分)29.7亿元,乐平镇15.15亿元,分别占全区48.16%、24.57%。“十二五”期间,各镇街财政收入差距也很明显,人均财力西南街道和乐平镇也是远高于其他镇街。一叶知秋,这正反映出三水经济动能主要集中在西南街道和乐平镇。
  放眼未来,镇街之间不断扩大的差距和不平衡将直接影响到区域竞争力。
  有专家指出,产业布局缺乏战略规划,强推工业发展可以带来短期发展效益,但绝非长远之计。产业发展的指令性、无序性必然导致资源浪费、竞争力低,经济发展瓶颈将不期而至。在经济新常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发展主线的“十三五”时期,站在千亿新起点的三水只有突破这个瓶颈才能把握住广东建设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广佛同城化大趋势带来的新一轮产业梯度转移、产业结构布局重构的新机遇。
  “七子”差异化发展已成当务之急
  今年市两会公布了佛山“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其中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2020年达1.15万亿元。GDP 要突破万亿大关,需要全市各区共同努力。可以预见,作为佛山第四个迈入千亿俱乐部的区,未来三水将在佛山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有望在五区全方位竞争合作和比学赶帮超中成为驱动佛山经济发展新增长极。
  迈进千亿时期的三水要在“十三五”征程中从边缘走向中心,加入佛山经济发展主力军,眼下迫切之举是在全区层面加强统筹,进一步激活镇街做强特色化优势,为接下来的发展寻找可持续性动能。三水区委书记黄福洪在调研三水各镇街过程中,曾多次强调各镇街要立足实际,坚持差异化特色发展,谋划“三水再出发”。
  毫无疑问,镇域经济是区域经济的基础和支撑,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镇域经济的稳步发展已成为工业经济转调和发展的主战场,只有依托各镇街的特色产业,因地施策实现差异化发展,才能将特色优势转化为镇域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和转折点。
  三水应如何制定各具特色的功能区发展路径?有学者认为,走特色化发展道路必须遵循非均衡原则。非均衡性其实也就是“因地制宜”,让各镇街从原来“一刀切”的发展模式中解脱出来。各镇街地理位置、资源、原有基础及政府在项目布局、资金支持等方面的不同,发展侧重点也会不同,发展应呈非均衡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
  即使是宜工的镇街之间的发展,也应该是非均衡的。以产业为例,白坭、西南应重点做大做强食品饮料产业;西南城区、北江新区和新城应该重点发展服务业,注重城市功能的完善;乐平应该借势佛高区核心区,重点发展智能装备业发展; 大塘做好园区转型示范;南山和芦苞应该重点借助自身生态和文化资源,着力生态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浙江特色小镇、东莞镇街特色发展模式中,可以看出,镇域经济特色化发展不仅应是非均衡的,同时也应是互补互促、协调共进的,并通过产业科学布局优化城市功能格局,推动城镇化发展。
  三水差异化特色发展路径走好了,不仅将在佛山打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创新的高品质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战略中抢得发展先机,而且也将在新一轮新型城镇化发展中走出“千城一面”的困局,探索出岭南特色小镇发展模式。
  一盘棋发展的配套机制呼唤创新
  “对各镇街发展的考核主要看经济指标增长情况,工作考核缺乏分类指导,影响了镇街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镇街退休干部认为,镇街因地制宜、走特色发展道路其实已经提出了很多年,但至今都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其直接原因就是现行的财税体制制约了各镇街的积极性,“因为只有通过抓工业经济,才能解决财源问题”。
  从这个层面上看,各镇街立足实际,找准自身特色,走各具特色的功能区发展路径,这条路不是康庄大道,而是一条布满荆棘的坎坷道路。差异化特色发展必须三水各镇街“因地施策”,这就要抛开GDP硬指标,将生态、旅游等指标纳入权重考核。而这与现行的考核体系、权责体系相冲突。
  “与考核、权责体系提议一脉相承的还有直接影响区镇资源配置、财权事权分配的区镇财政体系。”一位相关人士介绍,在2013年的时候,三水对提出用3~5年时间实现镇街财政收入倍增,当时区财政局以“大财政、大统筹”为统领,创新理财理念和聚财手段,实施《区镇街财政管理提升实施方案》,提出十大措施提升镇街财政管理能力,将财政综合统筹运营。
  当年镇街财政收入倍增计划效果显著,1~7月,三水镇级财政总收入(三级库收入)41.2亿元,比2012年增长19.1%。其中镇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3亿元,同比增长45.2%,是2012年三水镇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全年总额。
  该相关人士指出,当时实施的镇级财政管理提升工作只为了解决镇级财政管理与区级财政管理在管理模式的差距,着力点在于推进区镇财政管理一体化,因此未能为激活镇街经济活力带来长期效应。
  随着广佛同城、珠三角一体化进程加速推进,可以预见,更大规模、更大力度的新一轮产业转移潮将席卷而来。三水要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赢得先机,必须充分发挥镇街作为发展主战场的作用。如何让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主战场的镇街释放出强劲的发展动能,实现经济提速提质发展?这将考验三水区委区政府的智慧和魄力。
  “如果说各镇街的镇域经济是一条线,那么我们的作用就是把各条线拧成一股绳,拉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三水区相关负责人认为,未来必须通过简政强镇、事权下放、创新考核体系等措施,在激活镇街发展活力的同时,推进区镇资源要素有效流动,镇街经济错位融合发展,进一步增强区域发展竞争力。

 

 媒体观察:

  镇街差异化发展要从“背靠背”走向“面对面”
  镇街坚持差异化特色发展,必须打破过去“背靠背”的模式,这其实考量的是如何下好“一盘棋”,让镇街“面对面”实现互通和优势互补。这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发展主线的当下显得尤为重要。
  打破镇街“背靠背”涉及经济、交通、政策等方方面面,这其中,作为以市场为主导的产业无疑是活力所在,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这首先需要各镇街立足于自身地域特色,因地制宜选择特色产业。地域特色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不能仅仅理解为拥有某种单一的特定资源,而应该是包括自然、人文、历史、经济基础、资源禀赋、人口、技术资金等各方面的区位因素。
  发展经济的前提应该是分析这些区位因素,各镇街需明确找出自身优势所在,从市场需求的千差万别中选择出符合自身定位的产业,以“需求约束”为特征重点培育特色产业群,并在区域示范和扩散效应下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渐渐带动整个区域发展。
  从这个层面看,镇街要从“背靠背”转向“面对面”,实现互通、互补、融合,关键点就在于如何使产业规划落地。近年来佛山招商引资的成功经验表明,龙头企业及高新产业很看重经济区位优势,包括产业链的配套与产品交易成本的比较优势等。毫无疑问,这些需求与目前三水各镇街所能提供的条件尚有差距,这仍需通过加强三水镇街之间的深度融合和发挥经济功能区作用来提升。
  这就需要将融合发展理念纳入三水七个镇街各具特色的功能区发展路径之中,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包括畅行交通的互相接驳、公共设施的共建共享、生态环境的共同治理以及镇街人才吸引、招商政策软环境的提升等。这些在推动镇街融合的过程中也必将加快镇域经济发展步伐,进而推动三水经济区域竞争优势的提升。
  更深一步可以看出,经济新常态首要任务是通过招商引资实现新型产业的战略布局。通过招商引资推动镇街融合,无疑是适应新常态的不二选择。同时,这个过程也必将改善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而引进产业的发展也将带动区域内就业、地产升值溢价以及镇街经济实力的增强,这些都将更多造福民生。可见,不管从民生层面、经济层面还是区域竞争力层面,镇街融合可谓都是共赢共利。

  从目前来看,三水七个镇街,条件千差万别,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现状各有差异,独立性强,融合空间很大。三水如何下好这盘棋,在广佛同城化、珠三角一体化加上推进的当下具有深远意义。

    (来源:佛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