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示范创新 > 寿光市教育局关于“破解企业用工难”调研报告

寿光市教育局关于“破解企业用工难”调研报告

2015-07-16

    一、当前现状

    当前,“用工荒”和“就业难”两个看似矛盾的现象却一直交织存在。一方面较好的岗位人满为患,另一方面较低端岗位招不到人。这一“荒”一“难”恰恰反映了劳动力结构的不尽合理:大学生多、技能型人才少,高技能型人才更少。究其原因,是我们长期存在的“重学历”、“轻技能”观念造成的。大学生瞧不上“体力活”,而农民工又达不到企业所需的技能水平,就产生了用工荒。“用工荒”说到底就是“技工荒”,熟练技工、高级技工的缺乏成为了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的大难题。破解这一难题就必须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二、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与对策

    (一)职业学校招生难。社会上对职业教育仍存有很大偏见,不少学生家长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就读职业学校,就连“3+4”中职与本科分段培养这么好的政策,也不被家长理解。

    建议与对策:

    1.多种形式宣传职业教育。

    目前,社会上对职业教育仍存有很大偏见,不少学生家长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就读职业学校。在这种情况下,正确引导,加强宣传显得尤为重要。

    (1)在初中、普通高中或利用社区举办职业教育家长学校。每个年度由所在地区职业学校委派教师定期讲授职业教育宣传课,加强家长、学生对职业教育的深切认识。

    (2)举办职业教育宣传活动周活动,在大型公共集体场所举办职业教育成果展,加强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深切认识。

    (3)着重加强对劳动光荣、一线工人的宣传力度,鼓励引导大中专毕业生选择企业,选择一线,提高一线工人的待遇。

    2.切实落实教育部职普比大体相当的要求。

    目前职普比例实际情况不到4:6,离职普比例1:1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1)建立统一招生平台统筹管理高中阶段招生工作很有必要,通过这个平台,要严格控制普通高中招生人数,确保职业学校招生人数。

    (2)在初中增设技能教育课程,增强学生对未来职业选择的认识,至初三分流前,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职业选择具有初步认识,以此选择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

    (3)省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出台有关措施,调整高职院校生源比例,适当减少普通高中生源,增加中职生源,扩大对口高考本科招生规模,增加对口高考本科招生院校的数量。这些措施有利增加职业教育升学的吸引力,能使中职招到更好的学生,有利于中职的长远发展。

    3.实行严格的就业准入制度

    当前,我市企业就业门槛低的现象普遍存在,就业准入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因此,建议市人社部门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就业准入制度,用人单位录用职工必须从取得相应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职业学校要确保毕业生质量,与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密切协作,实行学生“双证”或“多证”离校。

    (二)校企合作动力不足。目前,校企合作的动力不足,融合深度不够。一是校企合作大多限于学生顶岗实习,与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结合度不高,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机制亟待加强建设。二是在校企合作机制、实训资源整合、产品设计中心共建、研发中心和工艺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还不够深入,校企合作的双赢互利成效还不够显著。

    建议与对策:

    1.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任主任、经信局等单位牵头、主要企业和学校共同参加的校企合作推进机构(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定工作制度和目标,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协调校企合作问题,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利用行政力量推进校企合作深入开展。在这个平台上,校企双方可以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共同研究制定专业教学改革、实习实训、订单培养和实训基地建设等工作方式方法,解决学生实习、技能培养、就业、教师实践等问题。

    2.尽快出台企业投资捐赠职业教育、支付学生实习实训报酬的税费减免政策,落实职业院校生产实习活动、生产技术服务、成果转让等的税费减免政策。制定校企共建共享实训基地财政补贴政策,提高实训基地对职工和学生的培训效益。目前,省里的相关文件已经出台,如《关于支持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鲁财税[2013]42号),但地方上缺少相应的配套政策。                        

    3.提高毕业生待遇。当前毕业生就业后的跳槽率比较高,根据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统计,以三年为期限,毕业生在初次就业单位的固工率仅是30%,许多就业一年甚至未出实习期就转换了单位,这一现象,无疑增加了企业人力资源的培训成本,极大地影响了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究其原因,一是不少学生怕吃苦受累,职业素养不高;二是待遇低。这些都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去解决。

    4.制定优惠政策,鼓励职业学校依托优势专业兴办生产实体,实现校企一体化办学。职业学校兴办生产经营性实体,在诸如场地、设备、人员、用电等方面有很多优势,通过兴办实体把这些优势发挥出来,不仅能很好的解决好学生的实习和技能培养问题,实现校企合一办学,而且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实习耗材经费不足的问题,实现学生实习工作的良性循环。

    (三)师资结构不尽合理高端专业和高水平“双师型”老师教师缺乏。一是中职学校师资数量紧缺,学校教师招聘由编制部门下达指标、人社部门组织招录,学校缺乏用人自主权,急需的教师招不进来。职业院校教师编制中20%灵活编制落实不到位。二是部分专业课教师是由文化课教师转型的,存在着专业知识面窄、技能水平低的问题。三是专业教师技能老化、缺少企业实践经历,导致教学与生产岗位脱节。

    建议与对策:

    1.职业学校招聘教师时要严把“入口关”,应该由教育部门负责招聘,人社部门做好监督,确保与学校所需专业一致。

    2.落实中职学校20%灵活编制用于聘用专业兼职教师政策,鼓励中职学校非实名制灵活聘用专业教师,工资由财政部门拨付。

    3.建立教师队伍建设激励机制。将教师专业技能、专业教学能力、职场经验、教学和服务业绩作为职务晋升、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通过引进“能工巧匠”、在职培训等措施,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德技双馨的教师队伍。

    4.改进职业院校教师准入制度。将专业工作经历、职业资格或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作为职业学校新进教师的第一入职条件。

    三、下步打算

    1.组织开展职业教育活动周。大力宣传职业院校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宣传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先进事迹和重要贡献,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

    2.完善职业院校招生制度,构建多元化人才成长立交桥。进一步完善职普互通制度,深化“3+4”中职与本科分段培养,积极争取“3+2”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试点工作。

    3.创新校企合作机制,促进学校与企业深度融合。与经信局、人社局合作,尽快出台《寿光市校企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工作实施办法》,明确政府、行业协会、企业、职业院校各自职责,优化校企合作外部环境,促进校企合作深度融合。

    4.进一步推进“双证”互通及人力资源市场统计预测和供求信息发布工作。与人社局合作,进一步推进“双证”互通,实现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沟通衔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继续完善人才供需发布机制,将职业院校毕业生信息在寿光就业网上发布,架起职业院校与用人单位人才供需互通的立交桥。

    5.加强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工作。充分利用“省培”、“国培”师资培训平台,开展专业骨干教师、班主任、校长和管理骨干培训,着力打造一支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