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示范创新 > 靠蘑菇发家致富

靠蘑菇发家致富

2017-04-15




——王府镇敖包村农家女 苏敬波

松山区王府镇敖包村32岁的农家女苏敬波,98年因父亲病故后,她读医专时,就到处打工。毕业后,在医院上两年班,由于母亲体弱多病,家里一切事情都由母亲打点,家里重担压母亲肩上。弟弟需要供书,她被迫弃医从农。为了适应新时期农村市场的需要,为自己勤劳寻找致富道路,她不辞劳苦,多次到陵源、宁城考察学习,同时了解当地气候、温度等各种条件同本村相同,非常适合食用菌种植,回来后正赶上国家政策好,对设施农业给与优惠。这时苏敬波将全部心思全都用在了种蘑菇这一行业上。通过慎重考虑,她将自己未来的事业锁定在了这一种植业上。第一年她承包10个大棚,因为食用菌对技术的要求特别高,她的食用菌装棚后,她细心查看,精心护理。发现问题就一定要找到解决方法,她查书、上网、向技师请教,通过她的不懈努力,年底营利10万元。一些群众看到她谋求好致富路子,纷纷向她请教,她从不藏奸,只要有人想学,她就会不厌其烦的一次又一次的将她所掌握的知识全部传授给他们,她说这是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技术水平。这一年,苏敬波带动3户妇女走上种植蘑菇道路,并从技术无偿帮助这些种植户,使这3户群众年末摆脱贫穷,每个棚一亩地收入达2.5万元,每家至少两个棚,收入达5万元。苏敬波种植8个棚,收入达20万元。  

但苏敬波并不满足现状,她已经充分意识到规模在市场中的重要地位,弱小市场就会被大市场所吞噬。于是她帮助周围群众发展种植蘑菇。这不仅扩大了规模。同时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和服务于每一位想在食用菌这一行业发展的村民,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通过她的带动,到2014年村里又有5户新种植了20个大棚的蘑菇,自己种植10个棚,经过大家努力,一个棚年收入均在2万元以上。从而形成了一个以妇女为基础的食用菌种植基地。苏敬波年收入达15万元。

天有不测风云。2015年春,由于对土地管理不好,苏敬波十个棚由于春水汇地全淹,装进去菌种全部淹死,苏敬波一下损失20多万元。她把有关单位都找了,希望索赔一些,但竹篮打水一场空,只赔6000元,没有办法,苏敬波孤注一掷,把仅有资金投入食用菌种,经过夫妻俩艰苦奋斗,到秋收后,把食用菌种装入棚里,谁知,2015年的雪灾,大棚全部压塌,全部菌苗都死亡,真是雪上加霜,苏敬波实在是干不下去,她绝望了,哭了好久,找不动可帮忙的人,夫妻俩商量,绝地逢生,坚强地开始寻求出路。在万般无奈情况下,苏敬波听有的群众说找一找镇妇联。当时,政府没有钱,妇联能行吗?带着疑问,找到镇妇联,镇妇联带着她,找到上级妇联,说明情况。上级妇联领导非常重视,从小额贷款中,给苏敬波借到贷款2万元,承包租赁其它棚3个,把仅有剩余的菌种装入棚,带承包的棚的蘑菇已上市,到秋季纯收入达10万元左右。有这份资金,再加之,又从镇妇联的无息贷款借到3万元,一方面又准备10万袋菌种,另一方面重新修整自己的蘑菇棚,又建冷冻室,又买运货车,把10万袋菌种装入棚,蘑菇生产多,储藏冷冻室,随时出车运蘑菇。同时种多样蘑菇,如:平菇、滑子菇等也有丰厚的收入。现在,苏敬波种植蘑菇积极性越来越强,收入越来越好。一年中都有蘑菇生产,今年收入达15万元左右。

今年秋季,苏敬波又装菌种4万袋,现又长势非常好,原来生产的蘑菇正要退场,正接上新蘑菇要上市,每天都有好收成。待20154月再次装菌种4万袋,压茬生产蘑菇,减少自然灾害。变被动为主动,使自己真正成为生产蘑菇主人。

当你看到苏敬波时,饱经风霜的脸与实际年龄很不相符,但你见到她时,她会带满脸笑容,以刚毅、不屈的性格一目了然,人们怎么会相信,一位弱女子承担家庭的顶梁柱,她会开各种车辆,会董各种技术,会干各种活......了不起。

现在,苏敬波在妇联支持下,努力开创自己致富道路的新局面。新的未来希望展现在她的眼前,这位坚强女人,以崭新的英姿,继续走她事业路,成为妇女群众致富的榜样。

 

 
 苏敬波与她的丈夫学计算机

 

 

 

 

 

 

 

 

 


利用业余时间加强学习

苏敬波在收蘑菇种植蘑菇形成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