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职成动态 >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加快富民强区进程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加快富民强区进程

2017-05-15




——“国家级职成教育示范县”创建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

今天,各位领导、专家莅临我区对“示范县”创建工作进行评估验收,是对我区职成教育事业莫大的关心与鼓励,对促进我区各项事业的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为此,我首先代表松山区区委、区政府对大家光临指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按照本次验收程序的安排,我将松山区创建“示范县”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松山区教育概况

松山区地处赤峰市中心城区,总面积5629平方公里。全区辖 14个乡镇、7 个街道办事处,244 个行政村,58个社区。全区户籍人口59.6万,其中农业人口45.2万。全区共有各类学校80所,学生73288人。其中普通高中 4 所,在校生12488人;职业高中1所,在校学生4893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21所,毕业人数5200 人。有文化艺术馆站22个,博物馆1个,图书馆1个。

松山区有着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各类教育均具有良好的发展势头,特别是以区职教中心为龙头的职业教育,已成为自治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名片。20149月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5年被评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2016年被评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数字化校园实验校,2017年被评为国国防教育示范校。连续五年在赤峰市中等职业学校督导评估中获得第一名。松山区也是全国农业大县,先后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等荣誉称号。

二、创建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机制

一是组织保障。区委、区政府把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工作作为“经济工程、人才工程、民生工程”纳入“十三五发展规划”。201410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主管教育副区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示范县创建工作的领导、筹划和运作。20169月召开“示范县”创建工作专项推进会议,并成立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总结创建工作经验,推广和分享示范县创建工作成果。

二是政策保障。区政府先后出台《松山区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松山区创建“国家级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实施方案》、《松山区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培训资源整合实施方案》、《松山区“三农”人才培养培训方案》等一系列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政策文件,为职成教育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三是机制保障。政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示范县”创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协调各职能部门通力协作,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与发展氛围。建立“创建”工作督导评估机制,将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体系,督导检查各职能部门落实责任目标情况2次,并形成督导报告,召开专题会议在全区通报。

(二)实施“三项”工程,加快体系建设

1、建立“三级”培训网络全覆盖工程。建立以区职教中心为龙头、以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骨干,村、社区教学点为依托的“三级”成人教育网络体系。各乡镇、街道成人文化技术学校通过送教下乡、移动课堂、田间学校、科技大篷车、校企合作、校社合作等形式,把实用技术直接送到百姓手中,延伸到田间地头、池塘圈舍。举办“移动课堂”培训班40余期,培训农民5.3万人次。建立299个村级成人文化教学点,与村支部活动室有机结合,各村都设有培训教室、农民综合活动室,购置了图书和报刊,配备教学器材。通过区职教中心门户网站,开设了“创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区专栏”,及时宣传国家相关政策、文件,通过视频、课件、微课等多种形式,把百姓需求的农牧业知识及农村实用技能上传到资源库,农民在家可随时登陆网站查询,方便有需求的人员接受远程教育。实现了区、乡、村各级学校的网络资源共享,确保每个家庭至少有1人接受学习培训,至少有1项实用技术,培训需求满足度达到了98%,群众满意率达到了95.6%

2、实施培训资源统筹管理工程。统筹管理全区各部门的成人培训资源,在区职教中心建立培训服务中心,各部门派专人进驻职教中心,建立政府职业技能培训网络平台和就业信息库,实行一站式服务。两年来,培训农村实用人才、粮食种植技术员、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5.1万人次;“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培训3400人次;职业技能培训、劳动力就业转移和创业培训5100人次;开展退役士兵技能培训210人;培训残疾人2900人次;培训农村基层干部3.1万人次。区职教中心年短训人次是学历教育在校生数的2.03倍。

3、开展师资队伍素质提升工程。近年来,区政府为区职教中心补充了24名在编实训指导教师;设置62个机动编制,给予学校可自主聘用“能工巧匠”任兼职教师政策;为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配备专兼职教师82建立了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教师企业实践率达到96%,“双师型”占比达到60.1%。教师参加国际交流培训9人,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40人、自治区级骨干教师培训19人,市级骨干教师培训25人,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培训9人,专业教师培训率达到98%,培养市级以上专业带头和教学能手15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38人。

(三)加大财政投入,全面提升办学条件

一是教育费附加按比例用于职业教育。2014年至2016年,分别为525万元、584万元、594万元;二是成人教育专项经费逐年增加。按农村常住人口每人1元的标准及时拨付,并纳入了财政预算。2014年至2016年分别为100 万元、 115万元、118万元;三是严格落实国家助学政策。足额筹措地方配套资金,确保“三免”资金、助学金及时拨付到位。2014年和2015年,拨付资金1855.25万元;四是教师培训经费足额到位。2014年至2016年,用于教师培训专项经费47.05万元,占教师工资总额的2.61 %

三、创建工作的主要成效

(一)各级干部群众思想观念实现了转变

“示范县”的创建过程,就是各级干部群众“轻职教重普教”思想转变的过程,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职成教育是为区域经济社会培育人才的教育,是提升我区劳动力素质,为农牧民谋福祉的教育。通过各类培训,广大群众原来的“只有上大学”才能出人头地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体验到通过职业教育学到一技之长,一样能成就一番事业。

(二)职成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得到加强

近年来,区政府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先后为区职教中心投资1.5亿元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实训设备总值达到5800万元,生均设备值8200元。在巩固原有加工制造、信息技术和文化艺术三大专业群的基础上,根据现代制造业和互联网商务行业人才的需求,新建设了机器人、无人机、电子商务、航空服务等新兴特色专业。累计为各乡镇、街道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投资97万元,加强教学条件改善和各类功能室建设。

(三)有效促进农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区政府本着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和产业化经营的思路,以农业园区和基地建设为重点,调整种养结构,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大做强粮食、蔬菜、生猪“三大主导”产业,粮食产量稳定在16亿斤,蝉联全市15连冠。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38万亩,打造全家梁、赤峰西苑、当铺地兴隆庄10个万亩设施农业园区,75个千亩特色园区年产蔬菜140万吨,实现产值55亿元,人均收入增加4000元左右。建成万口以上标准化规模养猪场72处,千口以上规模养猪场136处,年出栏生猪200万口。

(四)帮助农民提升了致富能力

两年来,区职教中心送教到农村410天次,送教到工厂、部队500天次,培训各级各类学员28000人次,获得技能等级证书学员27206人。文化技术学校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3000余期,培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5.2万人次,发放科技资料34.5万册(份);培育科技示范户2150户,指导种养大户1300户,定点服务专业合作社30家。全区大专以上学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人员占比达到93.5%区职教中心与北洼子村全家梁大棚蔬菜合作社、当铺地甜瓜专业合作社等合作,开展大棚蔬菜、温室甜瓜等农业新技术试验示范,带动了专业合作社向特色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通过各类培训帮扶3200个农户拥有科学种养殖技术的农民走上了富裕之路,大庙设施农业园区有40余户组团到科海明珠团购楼房,80多户集体到4S店购买家用小轿车。全区有1500多位农民成为家庭实用技术人员,并被高薪聘到河北等外省市指导种田养殖技术,带动周边150余户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五)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的满意度逐步攀升

区职教中心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内涵建设有效提升,由过去“招生难”变为“进校难”,年招收全日制学历教育学生1200人以上,年培训达到7500人,学生就业率达94%,双证率达95%。被内蒙古日报社网络问卷评定为“百姓口碑嘉奖单位”。区职教中心领导班子成员多次被市广播电台邀请到直播间,推广职业学校办学成果。

四、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打算

创建“示范县”为我区的经济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特别是促进“三农”事业发展上成效显著。但在校企合作、产教结合、集团化办学和调动农民学习积极性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和提高。今后,我们将认真总结示范县创建的经验和成果,进一步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注重对接区域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转化教育成果,推动广大农民增收致富,为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脱贫致富培育优质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