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都斛万亩水稻高产示范片,很多台山人都不陌生。但是也许很多人还不知道,在那里,有一种新型水稻耕作模式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并在全国推广。那就是保护性耕作,也叫免耕少耕。
那么什么是免耕?跟以往常规耕作方式有什么不同?这就是免耕,稻田未经任何翻犁耙,在插秧之前唯一要做的就是用无残留除草剂摧枯前季怍物残茬或绿肥,灭除杂草,然后灌水,待水层自然落干后,用同步施肥插秧机插秧。免耕少耕,减少工序。
常规耕作方式要用机械旋耕3次,也就是土话讲的打3次田,然后再耙平。
保护性耕作示范项目,台山是第一个示范点,全国首个。
李胜业是都斛家喻户晓的大耕户,耕作面积660亩,全市排名第一。因为本身耕作需要,加上本地种植户有需求,早些年,他创办了都斛莘村联业农机专业合作社。也正是因为有这个合作社,省保护性耕作专家团队找上门来,与他合作创建保护性耕作示范项目。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唐湘如介绍,保护性耕作实际上就是少动土,土壤的肥力可以保持。首先在广东开展,特别是台山也是第一个示范点,全国第一个。
免耕的概念: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杨丹彤以更简单的方式解说了免耕的概念,免耕实际上不是完全不耕,应该是重点来耕,就是说种哪里就耕哪里,在20-30厘米的行距里,实际上要种的可能是2-3厘米。
都斛莘村村民李胜业回忆当初开展这个项目说,“刚开始这个项目的时候,他们提出免耕是不需要打田,只需要干水、除草,就可以插秧了。那时候我就想,这怎么可能?他们不需要打田把秧插下去就行,就感觉很可笑。”尽管一开始对这个项目半信半疑,但是敢于尝试的李胜业还是选择合作。2015年春季,他拿出部分水田搞实验。现在,他的660亩水稻全部采取保护性耕作,免耕少耕各330亩。
这种新型水稻耕作模式,给种植户带来更多的收,吸引了不少种植户想进行尝,但需要专门的设备...
11月16日,省世行项目保护性耕作专家团队进行了测产。免耕亩产335公斤,比常规种植少12公斤,少耕亩产455公斤,比常规种植多108公斤。因为免耕少耕少施化肥15%,少施农药10%,加上省工、省油等因素,免耕少耕平均每亩纯收入710元,比常规种植多324元。李胜业的660亩水稻,仅多收部分,就超过20万元。
一些农民朋友看到这样也能增产增收,也想进行尝试。专家表示,保护性耕作全程机械化作业,使用的插秧机专门为免耕少耕量身定制,没有这样的设备,还不能这样做。
专家介绍:
传统耕作采取深耕翻土方式,在松土的同时把杂草覆盖,有利水稻生长,但是当雨水来的时候,土壤的有机质容易流失。
免耕少耕采用机械化作业,可以把杂草和稻茬压进土层,不用人工或者犁耙盖住,很好地保护了土壤,更有利于水稻生长。
更小的耕地压力
广东省世行项目首席专家林壁润表示,里面的植被跟土壤层不用像深耕那样翻耙过来,秸秆会慢慢腐化,培养的微生物还有整个土壤里面的微生态都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而有机质会慢慢积压,一年一年越来越多,所以我们保护了整个耕作层。
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杨丹彤介绍,免耕少耕对土壤保护起到很大作用,特别是它的理念,从土地拿走多少东西,尽量还回多少东西,让土地有生息的过程。
更高的产量 更高的收益
项目实施至今3年,免耕少耕种植模式在耕地土壤保护、减肥减药、增产增收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发挥出示范引领作用,引起各方关注,全国各地都组织人员到台山参观取经。
广东省世行项目首席专家林壁润表示,保护性耕作在水稻田这一块做得成功,对广东以后水稻的耕作方式,可能也是一种革命性的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