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通州 > 通州概况

通州概况

2017-12-12

    北京市通州区位于北京市东南部,京杭大运河北端。东西宽36.5公里,南北长48公里,面积906平方公里。西临朝阳区、大兴区,北与顺义区接壤,东隔潮白河与河北省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相连,南和天津市武清区、河北省廊坊市交界。紧邻北京中央商务区(CBD),西距国贸中心13公里,北距首都机场16公里,东距塘沽港100公里,素有“一京二卫三通州”之称。

  全区地处永定河、潮白河洪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平均海拔高度20米。分布13条河流,总长245.3公里,主要河流有北运河、潮白河、凉水河、凤港减河。气候属温暖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北京城市副中心

在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北京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聚焦通州战略,打造功能完备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更加明确了通州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定位,这也是北京市围绕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目标,推动首都科学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

通州的区位优势独特,地处北京东西发展轴和东部发展带的节点位置,是京滨(滨海新区)发展带上的重要节点,是北京参与环渤海区域合作的桥头堡。把通州建设成为北京的城市副中心,对于北京加强与京津冀地区融合,参与环渤海发展,构筑面向区域综合发展的城市空间结构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目前通州区委、区政府正大力推进新城核心区的城市综合体建设、大力推进水系景观建设,未来将建成一批独具特色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标志性建筑群,形成以水为魂,以绿为韵的“北方水城”景观。同时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休闲等特色功能,发展新增城市功能,有效地吸引和汇聚各类高端资源,不断提升城市的档次与品位。


一核五区

以新城核心区和五大区域构成的“一核五区”是未来通州现代化国际新城的主框架,“一核五区”,就是以运河核心区为龙头,以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文化旅游区、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集聚区、国际医疗服务区、国际组织集聚区为支撑,立足高端和国际化,构建现代化国际新城的整体布局。

“一核”是通州国际新城的核心区,规划面积16平方公里,将按照城市功能结构打造文化商务休闲区、高端商住区和会展综合服务区三大区域。未来将建成以高端商务为主体,以创意发展为动力,以总部形态、大型城市综合体为特征,彰显人文、生态、低碳、创意理念的典型区域。

“五区”为通州国际新城的五大功能区,1)文化旅游区,将建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相融合的、重点发展旅游休闲娱乐产业的主题公园;2)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将建成为汇聚国际原创艺术的创作区、展示区、交易区;3)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集聚区,将建成为服务于国家经济第三增长极的高端商务新城;4)国际医疗服务区,将建成为业态丰富、功能互补、资源共享的医疗康体服务产业体系;5)国际组织集聚区,将建成为重点吸引知名国际组织和机构入驻的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平台。


首都新区

通州,依运河塑性,以运河闻名,是首都北京“两轴两带多中心”新城市发展格局的重点规划新城之一。未来,通州将被打造成为现代文化资源聚集、运河文化彰显的文化产业基地,成为CBD的补充配套区,而其中又以运河核心区作为重点发展区域。优越的自然景观、深厚的文化底蕴、成熟的生活圈、便捷的交通网,运河城市板块将成为又一价值热区。

通州新城规划和建设体现“低碳”、“绿色”理念,努力建设成为展现21世纪新一代城市风采的新城市。产业发展要瞄准高端化、低碳化、服务化。国际新城建设将统筹考虑城乡产业发展、就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资源配套等重大问题,发挥好推进首都北京与环渤海其他区域合作的“桥头堡”作用,以总部经济模式推动通州新城与环渤海其他区域的合作。

通州将打造成为中心城功能疏解的重要承接地、世界城市新功能的核心承载区、首都经济新的增长极和滨水低碳宜居新典范。


历史名镇

        通州区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期,境域内就有人类活动。西汉初始建路县,后先后改称通路亭、潞县、通州、通县。1948年12月通县解放,分置通县、通州市。1958年3月县市由河北省划归北京市后,合并为北京市通州区。1960年复称通县。1997年4月撤销通县设立通州区。通州历为京东交通要道,漕运、仓储重地。万国朝拜,四方贡献,商贾行旅,水陆进京必经此地,促进了通州经济的繁荣和兴旺。享有"一京(北京)、二卫(天津)、三通州"之称。


北方水城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州区坚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依托北运河、通惠河等城市河段,加强水环境综合整治和水系景观建设,实施绿化工程,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凸显滨水、绿色城市景观特色,使得新城整体环境品质不断提升,初步展现了“北方水城”的魅丽风采。

2012年6月29日,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赋予通州“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更高定位。新定位和新形势,对通州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近年中,通州区紧密围绕突出“首都新区、历史名镇、北方水城”特色,加强以北运河为重点的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包括北运河二期治理,东南郊水网,通惠河通州区北部污水截流,新河灌区再生水利用,河东再生水厂等一大批重点工程。更值得一提的是,通州区南水北调配套水厂及配水管网(一期)工程计划于2014年8月汛期以后完工,届时南水北调将进入通州,为新城供水,大大提升新城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为通州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此外,通州区不断加强水系景观建设力度,先后完成北运河、凉水河、通惠河等河道治理29公里,堤路改建41公里。大力度推进滨水生态环境建设,拓展城市绿化空间,率先建成万亩滨河森林公园,体现“以绿为体,以水为魂,林水相依”的设计理念,塑造“一河、两岸、六园、十八景”的城市生态景观,形成亲水、近绿、怡人的生态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游览。


运河文化

通州是京杭大运河孕育的一座历史名镇,是大运河北端璀璨明珠,向称京门,水陆要会,为都城之左辅雄藩,经济命脉,为首都建设、繁荣、稳定曾发挥重要作用。

“扬波之橹,多于东溟之鱼;驰风之樯,繁于南山之笋”,此景即为当年真实写照。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朝鲜为清高宗(乾隆皇帝)70寿辰祝寿团的成员朴趾源,在通州城东门外临渡运河时写出“舟楫之胜可敌长城之雄”的神笔,将通州运河的情景描述的淋漓尽致。大运河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国家统一强盛的命脉,而大运河北端的通州运河文化则是这种命脉和文化的集中体现。

通州有着历史悠久的京杭大运河,深厚的运河文化在这里积淀,有着享誉中外的中国•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有着正在建设中的北京通州文化旅游区,有着新城核心区的高端商务休闲水乡区,有着文化科技内涵丰富的现代都市型农业园。根据通州区“十二五”发展规划,通州旅游产业发展定位为现代文化旅游,力争用5-10年的时间,把通州建设成为“现代文化旅游国际新城”,打造“白天因商务而繁荣、夜晚因娱乐休闲而繁华”的“不夜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