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职成动态 > 温岭“月嫂村”的致富新尝试

温岭“月嫂村”的致富新尝试

2020-08-06


718日,温岭市温峤镇青屿村首期“青屿月嫂”培训班结课,部分学员走进了温岭市专业技能考试的考场。

尽管培训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村党支部书记张平彪看到了希望。因为已经有村民在温岭城区找到了月嫂的工作,近万元的月薪让她们兴奋不已,村里很多妇女已经在询问第二期培训班的开班时间。

这是温峤镇在农民增收方面的一次尝试。该村联合镇文化技术学校,打造温岭市首个专业化“月嫂村”,带动当地群众走上致富路。

飞跃式的收入

从月薪3000元到月薪过万元,52岁的夏彩妹实现了自己的“工资梦想”。

青屿村是传统特色农业村庄,以葡萄、枇杷等水果种植为主。以前,村里的妇女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农闲时在家找不到活干。有人试着去附近的工业园区找份工作,月薪3000元左右,夏彩妹就是其中之一。如何带领村民富起来,成了张平彪的心头事。

今年年初,一次偶然的交谈,难题在该镇文化技术学校校长赵子平这里找到了解决办法。随着二胎的开放,月嫂需求正在扩大,雇主对外地月嫂不放心,而本地月嫂少之又少。供需矛盾为青屿村妇女就业提供了方向。

起初,担心村民受观念影响不愿报名,青屿村发挥妇联作用,让妇女党员做排头兵,引导她们参加培训。521日,培训班开班当天,村文化礼堂挤进来80多人。

和夏彩妹一样,郑美娟今年7月份的工资也超过了8000元。凭借着雇主间的口碑,她的生意络绎不绝,有时还要提前几个月预约。从以前的嫌丢人到现在坦然面对,她对月嫂这个职业有很深的感受,“银行柜员、医院护士……和我一样,都是服务别人的,并不低人一等。”

“一般来说,只要身体健康,月嫂可以做到65周岁。在我们村,多数妇女满足成为月嫂的条件。”张平彪说,希望通过技能培训,转变妇女的就业观念,探索一条农村妇女增收的道路。

“‘青屿月嫂’信得过!”张平彪说,这是他们的目标。

打造“青屿月嫂”品牌

月嫂市场的紧缺,赵子平看在眼里。但他也明白,随着家政服务行业的不断细分,单靠短时间的培训很难真正建立起“青屿月嫂”的品牌。

“农村妇女大多学历低,更多的是凭借经验,而不是专业技能,这恰恰是阻挡她们未来发展的最大障碍。”赵子平说,以育婴师为例,专业技能考核的笔试关就难倒了她们。

“月嫂是护理产妇与新生儿的一种职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高级母婴护理师李艳华说。为了补长短板,温峤镇文化技术学校邀请专业护理人员进行理论培训,另一方面邀请专业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教授实际护理操作,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目前,“青屿月嫂”培训计划举办三期,培训课程20节左右,包括理论知识、护理、职业道德、厨房料理等。

初级月嫂培训完成后,她们还可以通过手机远程培训、后期培训等渠道再充电。青屿村将搭建“月嫂俱乐部”,既作为月嫂管理的平台,也是月嫂交流学习的场所。同时,通过雇主回访、专业技能评分、职业道德评价等途径实行星级评价,对月嫂进行档案化管理,让其中的佼佼者获得更高的收入。

“青屿月嫂”设想之初,范围就不止局限于单一的月嫂。按照学员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发展方向,底子好的,可以选择育婴师等精细职业,反之则推荐保姆等普适性的职业。

今年下半年,温峤镇文化技术学校计划推出“月嫂推荐会”“网上见面会”,将培训合格的月嫂推向更大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