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作为浙江省首批、台州市唯一的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试点校——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利欧集团、申林汽车、钱江机器人三家公司成立的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正式挂牌。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实行中高企一体化人才定制培养,学生毕业后由合作企业全部接收,并根据学生实际能力安排技术工人岗位,确保工薪报酬不低于当年本科毕业生待遇。
这种人才“定制”培养方式,可使学生升学就业愿望以及企业人才需求同时得到满足,能够有效解决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中学生升学愿望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有利于真正实现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共赢。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之所以能够成为“试点校”,跟学校两年前与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爱仕达集团合作,试水中高企一体化人才定制培养并取得宝贵经验密不可分。
一门课共享三老师
2020年8月,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与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爱仕达集团合作开办的“爱仕达机器人大专班”,正式招收首届大专班学生,该班有学生40名,录取分最高605分、最低560分、平均分578分,超过了普高线20多分。面对这些“好苗子”,该给他们配备什么样的老师呢?
“给爱仕达机器人大专班配备的老师,是我们学校与高职院校、合作企业共同打造的‘三精’团队。”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校长这样说。所谓“三精”团队,指的是借助企业的特殊环境,以具体的产品项目,在企业精英团队的帮助下,提升学校专业教师的能力,形成由精专的带头人、精干的主力成员和企业技术精英共同组成的专业教师团队。
因此,走进爱仕达机器人大专班,可以看到一种奇特的现象:一门课有三个老师。胸前佩戴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校徽和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徽的老师,分别给学生传授中高职阶段智能制造理论知识,而身着爱仕达集团公司制服的企业师傅,则负责提供智能制造实践技能指导,并逐渐形成了三方师资互聘机制。
六段进阶课程体系
由什么样的老师来上课的问题解决后,中高企一体化人才定制培养到底应该上哪些课?课程体系如何构建?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教务处长说:“既然是中高企一体化培养,就必须做到课程设置中高职衔接,课程内容对接企业生产任务。”基于此,中职、高职、企业合作三方,在中高企一体化人才定制培养摸索过程中,创建了“六段进阶课程体系”。
所谓“六段进阶课程体系”指的是:第一阶段,学生通过基础理论知识和企业见习,认知专业。第二阶段,学生通过企业实训,体验专业魅力,学习基础技能。第三阶段,学生进入企业,与专业教师和企业师傅同时结对,接收为期一年的高强度实战教学。第四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是理论知识提升、综合素养提升,并参加专业技能竞赛。在这个阶段学生可以作出是先进高职院校深造后入职企业,还是先入职企业后进高职院校学习的选择。第五至第六阶段为高职阶段,这是个由技能训练转向技术研究的发展阶段。
定量定性评价模式
对学生来说,中高企一体化人才定制培养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实现学生升学就业双满足。但同时也带来一个弊端:学生进入爱仕达机器人大专班,如同锁进升学就业“保险箱”,容易滋生惰性。为了消除惰性,中职、高职、企业合作三方,琢磨出帮助学生克服惰性的“良方”——融合型综合评价模式。
在这个评价模式中,评价主体不再是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一家,而是中职、高职、企业三家。评价内容也更贴合职业发展需求。特别是企业的评价,既有学习结果的定量评分,也有学习过程的定性描述;既包含技能的学习水平,也包含企业工作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学习能力、劳动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对所培养的定制人才进行全面全过程的综合考评。如果哪个学生想“偷奸耍滑”,绝难逃脱融合型综合评价模式的这个“监控器”。
经过中职、高职、企业三方的精心培育,第一届爱仕达机器人大专班学生已正式入职爱仕达集团,并受到企业欢迎,工薪报酬不低于当年本科毕业生待遇。
来源:浙江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