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示范创新 > 四十年砥砺奋进 倾力推动产教融合 ——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积极探...

四十年砥砺奋进 倾力推动产教融合 ——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积极探索中高企一体长学制改革

2023-02-15

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1983年创办,今年迎来了办学40周年。40年风雨职教路,学校从工业会计、文书、家用电器3个教学班起步,逐渐发展为拥有7000名学生、160个教学班级、630名教职工的职教“航母”。40年砥砺奋进,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重点职校、首批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首批浙江省中职名校、浙江省现代化学校,并积极建设浙江省高水平中职学校。40年薪火相传,学校办学风格日益鲜明,“硬气实干、敢为人先”成为学校鲜亮的文化精神。

以改革为动力 推动学校不断升级跃迁

以高水平中职校建设为目标,近年来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的改革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集群、集成、集约。

集群,就是专业集群。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以产业集群的升级改造为导向,集中专业优势资源,构建专业群,深化专业建设改革。学校近年来先后组建了智能制造专业群、烹饪与膳食营养专业群、文化艺术创意设计专业群,重构人才培养模式,重构课程结构,推进课堂革命,初步形成了智能制造专业群“中高职一体的长学制人才培养模式”、烹饪与膳食营养专业群“双主体三融四进”人才培养模式,文化艺术创意专业群“3D套色式”人才培养模式。同时积极推进评价标准化。完成了各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标准的修订,在充分融合行业企业标准的基础上,对各专业的技能评价标准进行了细化整理,按照“学期—学年—毕业作品”流程,建立“分期定级”式的技能过关考试制度,并实施校企双元评价。

集成,是办学力量的合成。学校持续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积极引入政府部门、高校、企业的力量,探索学制上的改革,早期与爱仕达合作的长学制探索在2021年形成“共生模式下的校企高技能人才增长极培育”研究成果,获省教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同时,学校进一步推动专业改革,“利欧泵制造产业学院”“钱江机器人产业学院”“林家一烹饪产业学院”3个产业学院的建设稳步推进,“泵制造业产教融合联盟”与“泵与电机产学研中心”成为促进专业与产业全链合作的重要发力单元。

集约,是推进资源集约,优化师生技能操练的场景。学校逐步重构实训场景,以工作室为模式,构建理实一体、课赛证融合的实训环境,充分开发实训室功能。建设教师成长互助团队13支,促使形成“互学互促,互竞互帮”的“四互”教师成长环境。深化教师校企联合培养机制,校企合作双向共建6家“企业实践流动站”和“企业工匠访问站”,教师实战水平显著提升。目前学校有省级创新团队1支、正高级教师2人、国家技术能手1人。教师获国家奖项13项,其中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三等奖1项,获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

以问题为导向 破解技术人才培养难题

作为台州市职业教育的龙头学校,2023年,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的愿景是“持续推进中高企一体化的长学制建设,为全国贡献‘产教融合县域样本’”。 

学校自2020年开始探索中高企一体化的长学制建设,到2022年正式成为浙江省首批“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学校,在产教融合之路上走得越来越深入,也越来越生动。在此过程中,学校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创新办学模式,提出了“中高企一体”的新理念。 

学校最初的问题是,怎样提升中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近年来,中职毕业生虽然找工作不难,但就业的稳定性、成长性都很低,中职校对优秀生源的吸引力不强。而正在升级换代的企业却急需一批懂技术的工人。

学校在调研中发现了供需的方向性差异,于是在 2017年与上市企业爱仕达电器有限公司开展了“一拍即合”的愉快合作。企业出钱到学校建“人工智能联合实训室”,校企共同招生、共建课程、互培师资,形成了企业深度参与、产教融合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学生培养关注全要素提升的高素质人才定制培养模式。

两年后,为满足这批机器人专业学生的学历提升需求,学校又邀请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加入,将合作升级为5年制,于是就有了现在的中高企一体化培养。学历的问题解决了,但新的问题又来了。从3年到5年,企业的投资成本增加了,还要考虑发展方向的可持续性,能长期坚持的企业必然是极其优秀的企业,学校合作的范围大大缩小。其次,高职距离企业相对较远,学生参与岗位实践不够方便,企业也担心学生和企业的情感淡薄了;且中职的师资和实训条件都无法独立完成高职的课程,而高校课程下沉的合作议程进度缓慢,其中涉及经费、机制等种种问题,理想很美丽,但改革需要更多的勇气。 

学校在困境中继续努力,开始不断宣传长学制的理念。2022年,浙江省出台了“区域中高职一体化”政策,学校成为首批试点单位,难题开始破冰。这一机制首先解决了这5年学生“在哪里学”的问题,然后从政策上鼓励中高职企师资互相流动,依托企业岗位任务深化课程改革。这样,高校的改革动力有了,学生留在了本地,企业的积极性大幅度提高。政府部门的支持力度也相应增强,主动承担了高校师资的部分薪酬。中高企一体化办学的“另一只靴子”终于在温岭落地。

以融合为目标 构建政企校合作新模式

2022年9月,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的3个“区域中高职一体化”试点班级开学,这批学生将在这里完成未来5年的学业。“这样的教学模式真的能让我们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独具优势吗?”面对学生的疑问,学校认为答案应当由中职、高职和企业一起给出。为此,学校积极推动校企政深度融合,架构中高企共同成长的路径。在这一过程中,学校的角色逐渐多元化。

首先,学校主动成为“沟通联络员”。为促进中高企三方建设理念同向同行,在顶层设计部门形成共同的理想,进而带动三方合作部门站到同一个“战壕”里,学校第一步的工作是建立三方领导层的“面对面”对话机制,让高校的党委书记和企业老总坐到一张桌子上开例会。2022年,继钱江机器人产业学院之后,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启动了利欧泵业产业学院的建设。学校组织开展了多轮高层磋商,和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利欧集团的领导层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三方就基地建设、课程建设等达成了高度融合的意见。 

作为中高企合作的“主力队员”,学校将师资融合作为重要抓手着力推进。一方面,在寒暑假组织教师参加台职院的专业培训,熟悉德国IHK的培养方式和内容,逐步完成课程对接;另一方面,教师进入爱仕达、利欧、申林等企业,熟悉企业生产全流程,分解岗位任务,形成以“任务书+工作页”为核心的模块化教学项目,实现企业实践项目校本化。同时,学校创建了“林海军技能大师工作室”等5个中高企融合的名师工作室,邀请沪杭甬台的职教名师和企业技能大师共同参与一体化建设,构建起资源、技能多元共享的大平台。

在政校企的融合中,学校还充分发挥了纽带作用。2021年,学校李京翰、张俊等教师领衔的创新工作室一年为企业提供了19项技术服务,在促进共同富裕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2022年9月,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学校在水泵小镇成立了“校企泵与电机产学研中心”,和国家水泵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及多家温岭水泵企业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中心以学校师生研发团队为核心技术力量,依托“温岭市泵制造业产教融合联盟”,以及在国家水泵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落户的清华大学-浙江温岭电机与驱动系统联合研究中心等23个专业实验室,深化与高校、社会科研机构的合作,为中小型泵制造企业提供“面对面”的技术服务。

这一中职学校服务地方经济模式的创新,是政校企合力推动的成果。学校以技术服务共同富裕为纽带,催化政府部门从指令指导转向沉浸式引领,激发高校从远观转为楔入式共进,吸引企业从零碎合作转向全面参与,开启了政企校融合的新模式。

搏击长空振翅飞,敢立潮头写风流。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紧紧抓住省部共建温台职教高地的契机,正甩开臂膀大步直行。学校目前已与利欧集团、钱江机器人、林加一酒店3家企业确立了合作关系,探索混合所有制办专业。这是新事物、新起点,也是新征程、新挑战

                           (章丹华 江再智 潘伯康)                           《中国教育报》2023年02月10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