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元宵节过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年味渐淡的时候,正月十七的白府村却要迎来该村非常热闹的传统节日:拉死鬼于每年的正月十七晚上举行。因为村民过春节都要把死去的亲人接回家过年,正月十六送走,他们担心那些无人祭奠的野鬼、厉鬼留在村中为害,所以十七晚家家点火驱邪,把死鬼拉出去烧掉。
参加“拉死鬼”演出的有灯笼队、锣鼓队、扁担官、鬼差、死鬼、路神等。扁担官作七品芝麻官打扮,坐在四个差役用扁担抬着的椅子上,他负责审判死鬼。路神有二、三米高,戴相纱,穿墨衫,持串铃,双眼里安有两只灯泡,闪闪发光。他的任务是在拉过死鬼后再净一次街,彻底驱除鬼祟。
正月十七,夜幕降临后,低处的武家坟地鬼火点点,阴森可怖!黑压压的人群围在大路口周围,静候死鬼的出现。个一会,坟地里响起了鞭炮声,表示死鬼已被捉住。于是戴白帽穿红坎肩的鬼差用一条长孝带拉着两死鬼疾奔村口,与等在那里的演出队伍汇合后一起进村。死鬼头顶。三尺来长的白色尖顶纸帽,身穿白色长衫,画鬼脸,口吐一尺来长的红舌头。这时各户门口已挂灯宠、烧旺火,死鬼逐户从火堆跳过,户主燃放鞭炮,表示鬼祟已除。每到一村街口,扁担官都要审问死鬼所造罪孽,路神随后净街。最后死鬼被拉到用柏树枝、野蒿等堆成的蒿里山——所有亡灵归宿之处,上面挂满了各家给其亡故亲人送的纸钱搭子。会首点燃蒿里山,鬼差拉着死鬼围着蒿里山转二圈,叩头三次,然后把死鬼的高帽子扔进火里焚烧,此时火光冲天,纸钱飞舞,鞭炮齐鸣,三眼铳巨大的响声惊天动地,“拉死鬼’”就在高潮中结束了。
白府村原称“百佛” ,于明永乐年间山西洪洞大槐树一户朱姓人家迁至此地,村里民风朴实,整个村落的主要三个区,分别为南场、北场和当街。南场和北场主要的建筑物大都是近三十年兴建的,当街又称为老街,整条街贯穿南场东头与北场西头,建筑物主要都是老建筑物,青色石瓦,楼宇林立,厚重大气,这些建筑物老一辈的说有200多年的历史了,在1963念连续下了一个多月的雨,导致房屋大面积的倒塌,由于没有经费,村里的老百姓们都把楼宇改成了平房,村落里唯一留下的楼宇也在2010年的时候因下雨倒塌,村落里还保留着一些石磨,兑臼几口老井。当街本是一条深沟,因交通不便,将其掩埋,其中有两个桥被埋在了土下面,在村落有三个庙宇。
花门楼建于清代乾隆35年,坐北朝南,位于当街北边,是朱家祖辈朱来孝所建,面积约3500多平方米。
建筑一、一进五穿院,有瓦客厅5间,东西厢房俩隔扇,加明柱俩甩秀,实木所致,五脊六兽,出厦门楼五个,排列形状为梅花瓣,故称为“花门楼”,朱来孝一生重视教育,令后人三代五人从教,在本家设立教堂,传知书礼,故称书香门第。
建筑二、三进院,均为平房,每院有侧门。
建筑三、大圆圈门一个,高五米,宽三米,大木门,并建西厦二十间,长60米,宽5米加院,供饲养牲畜所占用。厦北有独三合院一处,供佣人住。三合院北有北窑三座,窑内设有石碾,石磨,供全村人米面加工,窑顶上北大厂三亩。
现在由朱仲喜,朱有会,朱印子,朱存景,朱聚民等所居。
东南楼院,位于白
合并图册(3张)
府村当街南边,南楼院东侧,与南楼院相邻,坐南朝北,始建于明代中期,由朱敬祖父所建。占地面积约为400多平方米,出厦门楼,一进三出院,分下院客厅、中院、上院过厅和上房。只有上房为二层青瓦楼,五脊六兽。北客厅为五间一层青瓦房,其余为二层平楼房。均为砖木结构,其余建筑风格与南楼院基本相似。院内西后小院有石碾,石磨。门前有吃水井一口,另有西院牲畜饲养处1.5亩,能喂60多头牲畜。有20多间平房供长工、雇员居住。有拱圆大门一个。朱敬的祖父有八顷土地,是当时白府村首屈一指的第一大户人家,现由朱树朝、朱学亮居住于此。
南楼院,坐南朝北,位于白府村当街南边,始建于明末,为朱广瑞祖父朱敬、朱成方两代人所建,占地面积约为600多平方米。出厦门楼,此门楼高约8米,门宽约3米,是武安古民居门楼之最。北客厅外有直径约0.3米,高约5米的木质明柱三个;内有四个木质明柱,房顶为五脊六兽,青砖蓝瓦铺盖,青瓦下接耍头、插锋、卧嵌,木立方为支架;下有寿字形阁扇,长3米,高5米,全为木质结构,北客厅前后2.5米曝厦,供短工中午休息所用。进门看墙的,上边为出厦形式,下面为鼎形状灯盏腿,面积为2.5平方米,所有图案全为蓝砖所制。此楼院为下、中、上一进三穿院,瓦房二层楼,全部为蓝砖漫院。进门、客位、上院、主楼房均为七台阶,中院为五台阶,所有大小门墩为大理石所制。蓝砖墙约2尺厚,屋内均为边梁边檩,轱辘椽,木立柱,青巴砖,砖坯墙,煤火炕,屋屋都有藏宝墙。中院有扇屏,上院有过厅,上房两侧有家丁护院居住。此楼院共有上下两层房屋61间,有西花园一外占地面积约0.8亩,有后花园一处,占地面积约2亩左右,后花园还供饲养蜜蜂所用。
南楼院由于年久失修,再加之1963年洪水冲刷,这一武安城北建筑最为宏伟壮观的二层青砖蓝瓦楼房古民居,目前急需进行保护,现在只有朱相国家人居住于此院。
此楼院的建筑构思,据传说,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原来在此楼院建筑之前,紧邻东边的东南楼院也是朱广林的祖父所建,建筑形式和布局与南楼院基本相同。只是建筑面积要比南楼院的面积小三分之一,当时白府村有12名秀才,朱广瑞是其中之一,因为涉及一起官司,朱广瑞与本村的12名秀才共同对到村审案的张德府官进行诉讼。在审案之处,由于朱广瑞与12名秀才共同对簿公堂,把张德府的府官说的哑口无言。朱广瑞带头对府官大声说:“把府官老爷的座椅给撤下”,结果弄得府官老爷尴尬的丢了面子,但府官老爷也不示弱,站着支支吾吾的对秀才朱广瑞说:“本老爷重新给你起个名字吧,以后,你就叫‘老累’吧”。当时因为在审案时朱广瑞等十二名秀才占了上风,所以朱广瑞就没有太在意这个名字。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其他的秀才就把这个名字给传了出去。后来别人叫他“老累”这个名字叫的多了,还有人总是嫉妒他的财富,就私下说朱广瑞的时光不行了,家里财富不多了。朱光瑞听到这些闲言碎语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说:“别人怎么说我管不着,但是我再盖一个更大更好地院落还是可以的”。于是,朱广瑞又找到当时建东南楼院的那些设计师和工匠们,历时两年多,建起了比东南楼院更加宏伟壮观的,堪称武安城北第一院的“南楼院”。
北楼院始建于明末清初,由朱成德、朱启元两代所建。此民居楼院位于白府村当街,坐北朝南,出厦门楼,一进三出院。南楼为二层平房,北屋为青瓦二层楼,有过厅、客厅为正中,东西有两厢房,朝街两个出厦明柱。门前为青石条七台阶,占地面积约为430多平方米。在最里面的院子,还有西屋两层楼较为完整。
白府村西大桥全长55米,高3米,宽为2.5米,全部由白料石砌成的拱圆形石桥。桥上分桥北、桥南两排院落,有东西两阁,各有拱圆门。
桥南东第一排朱云中院落为二层平方楼院,门前奉张德府令建守贞琉璃牌坊一座,现为朱存入所居住。
桥南东第二座院为三进平房院落,原为朱云贵所居院落,现由朱振功、朱子寿两家居住。桥南东第三座院落为三进平房院落,带一起脊瓦顶客厅。内设东西闪屏,内过厅,全用实木制作,雕刻别致,花草和寿字形窗棂,做工精细,保存完整。原为朱云舒、朱云凌所居,现为朱白东、朱掌全居住。此院内设后路、后门、护院、打更处,院院有侧门,专为佣人行走所用。
桥北西第一院落为三进二层平房楼院,原有朱云福居住,现有常林山、朱建国居住。
以上所述四个院落和大西石桥,全为朱云章祖父所建,均为出厦门楼,占地面积约3100多平方米,另有西花园3亩,吃水井一口,浇花井一口,耗资巨大,气势恢宏,也是当时八顷地的大财主。
朱云章宅院,地处白府村最西端。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坐西朝东,是白府村较为完整的四合瓦房院。系朱云章祖父所建,全为五脊六兽,一层青瓦起脊顶。上房5间,配房南北屋各三间。院有隔扇墙,下配房5间,加出厦门楼。进门5台阶,隔扇墙3台阶,上房5台阶,共16间房屋。隔扇、曝厦均为实木制作。房左边有4座土窑,牛羊圈,有喂牲畜厦子8间,上房右边面积约1亩左右的后花园,2.5米的拱圆门,用材上成,布局合理,样式别致,胜似别墅。
此院落在建筑过程中,还流传着这样一段传说。当时朱云章祖父为了给宠孙建筑这一住宅,专门跑到河南林县聘请孙技师。由于孙技师年老体弱,就让他13岁的孙子到白府村进行设计建筑。来到白府村后,朱云章的祖父及所用工匠从内心有点瞧不起这个13岁的小设计师。可是这个小设计师聪慧过人,看出来朱云章祖父和所用工匠们的心思,就故意在下午建到离地基约一米高的墙时,没有留水道眼,朱云章的祖父和工匠们故意不吭声,看着这个小孩子明天怎么办。吃完晚饭后,工匠们都回家休息去了,他就让主家找了两个灯笼,自己连夜把水道眼建设的严丝合缝。第二天,朱云章的祖父和工匠们到这里一看,水道眼弄得这么规整合理,都从内心里佩服这个小设计师的才能。在这位小设计师的指挥下,这一别具一格的古代“别墅”就这样如期竣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