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城东南14里地有个山叫粟山,平地突起,不和他山相连,远远望去,就象一个大粮堆。说起它的名字,还有段来历。那是战国时期,秦赵交兵,秦国探知赵国粮草不丰,人心不稳,就派大将白起率大军来攻邯郸。赵王听说秦兵来得凶,忙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对策,可商量为商量去,没一个人出头。这时老将廉颇上前说:“大王给一万人马,我去退敌。”赵王说:“人马倒有,可军中缺乏粮草呀?”廉颇说:“大王不必担忧,我军有的是粮草。不出三天,我叫秦国退兵。”赵王见老将说得肯定,素知廉颇不是个吹大话的人,想他一定有锦囊妙计,就命令他带兵迎敌。廉颇出邯郸西六,在离城50里的一座小册下安营扎寨。这里南靠鼓山,北临洺水,是秦军进攻邯郸的之路。傍晚,他令士兵把军中的粮食盛到布袋里,都摆到小山上,派人严密看守 ,然后四处贴下告示:粮草重地,任何人不得靠近,违令者斩。第二天白起率大军攻入武安境内,忽然探马来报:“往东二十里,发现赵军粮营,大将廉颇带重兵把守。”白起听了将信将疑,亲自前去察看。不看还好,一看差点儿把他从马上惊下来,只见赵军营中粮食一袋袋、一层层堆积如山,下面军营,大帐连阡,号旗严整。于是仰天叹息道:“粮足兵精,天中助我也!”急忙下令退兵。从此,这个人堆的“粮山”,就称作粟山了。后人还曾写诗记这件事:“山名昉何代?七雄争周鹿。当日虎狼秦,于兹竞角逐。廉颇老将军,山巅虚积粟。秦军不敢骄,赵人免屠毒。”这诗还刻在碑上,就立在粟山的半山腰。
后来山脚下形成三个村庄,魏粟山,张粟山,黄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