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功能和村庄容貌,西吉县基本实现“五通八有”,助推脱贫攻坚取得实效,使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人居环境明显改观,农村社会、文化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五通八有”实施基本情况
(一)五通情况:被调查的35个脱贫村中,通沥青、水泥路的行政村占97.1%;自然村道路硬化或砂砾化率达到100%的村有17个,占被调查村的48.6%,达到50%-99.9%的村有16个,占45.7%。通自来水的村为19个,占被调查村的54.3%,其中自来水普及率达100%的村有9个,占全部调查村的25.7%;能到就近的人饮工程点取水的村31个,占全部调查村的88.6%。行政村通宽带的有28个,占80%;自然村信号覆盖率达到100%的有32个村,占全部调查村的91.4%。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全覆盖,实现户户通。行政村通客车有21个村,占60%。
(二)八有情况:被调查的35个脱贫村中,有33个村有增收产业项目和经济合作组织,占94.3%。23个村有农技或畜牧服务点,占65.7%,31个村有超市、便利店和农资经销店,占88.6%。21个村有电商扶贫网点和金融代办点,占60%。34个村有农家书屋,占97.1%;23个村有体育健身器材,占65.7%;28个村有文化活动场所,占80%。34个村配备标准卫生室配备基础设施、药品齐全,占97.1%;33个村的卫生室有具备医师资格的合格医生,占94.3%。22个村有集体经济收入,占62.9%。35个村两委班子全部健全,均有带动群众致富的能力。35个村全部有驻村工作队。
二、“五通八有”带来的社会效益
“五通八有”的实施,使农村贫困户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一是通过优惠贷款和群众自筹的方式进行危房改造,妥善解决群众安居问题。
二是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重点解决通路、通电、通水、通广播电视、通电话互联网等,使百姓能够喝干净水、走畅通便捷路、用优价电。
三是培育有优势、有竞争力的特色产品,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高稳产农田地建设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统筹实施,引导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参与产业基地建设,通过这两者连接市场,带动产业发展。
三、存在的困难
一是受自然条件限制。由于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造成村民缺少稳定、清洁、安全的供水水源。
二是地方财力匮乏、使得建设标准难以达到规范要求,无法解决更大工程的需要。
三是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弱。多数贫困村经济结构单一,土地抛荒严重,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或能人大户带动和辐射作用发挥有限,持续增收能力不强。
四是制约产业发展要素多。市场、技术、信息等制约要素作用明显,农技人员少,普及农业技术不到位,市场信息不灵,运输成本高,难以推动产业发展。扶贫项目难实施,扶贫到户产业需求项目零乱,小而散,一些养殖业项目属于短期效应,难以形成支柱产业。
四、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的保护力度。随着基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得不到有效保护的问题变得日益突出。以公路建设为例,一些建成投入使用的公路未满一年,就出现损坏。一些村民对公共设施不心疼不爱护,即便是庄园周围的公路出现破损,也不愿采取修补措施,导致公路损坏越来越严重。县乡公路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要大力宣传农户积极参与基础设施保护工作,延长基础设施使用寿命。
二是继续加强美丽乡村建设集中审批规划。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实施,农村建设居住散乱的问题比较突出,给进一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带来很多不便。建设部门应当做好规划,在村庄适宜居住的区域规划出专门用于宅基地建房的土地,引导农户集中建房,规范宅基地建设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