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六祖慧能一生的大型实景音画大典《禅宗圣域·六祖慧能》
纪念禅宗六祖文化节
龙山国恩寺六祖慧能金身
龙山国恩寺佛宝舍利子重光
禅文化特色慧能纪念广场
(一)惠能得名
惠能生于唐贞观十二年(638年)农历二月初八子时。其母李氏,先梦庭前白花兢发,白鹤双飞,异香满室,觉而有娠,遂诚斋戒。怀娠六年,惠能出生。惠能出生时,满室红光,异常芳香。这一天,正好是天竺释伽牟尼不当王子29岁离家当和尚的圣日。天刚亮,便有两个和尚上门向惠能父母祝贺,对卢行瑫说:“夜来生儿,专为安名,可上惠下能也”。卢行瑫问:“何名惠能?”和尚说:“惠者,以法惠济众生;能者,能做佛事。”
(二)父葬龙穴
相传唐贞观年间,一国师被贬为庶民后云游名山,寻找龙脉。国师追寻龙脉来到新州龙山时,天色已晚,只好借宿李氏的寮屋。
惠能的母亲李氏见这个外乡人虽蓬头垢面,但言谈朴实,和蔼可亲,就将惠能的床让给他睡。由于床板不平整,国师转身时床板吱吱作响,难而入睡。惠能听到后,轻轻地走到床前,用手背垫在支撑床板的桥凳脚底下。国师很快入睡。
第二天清晨,国师起床,看见惠能用手背垫在桥凳脚底让他安心入眠,感慨万千,于是对李氏说:“你母子俩如此善良,我非常感激。我追寻龙脉来到新州龙山,龙脉就在你寮屋右侧结穴。你家有无逝者尸骨,至今尚未安葬?”李氏说:“不瞒先生,我夫家是范阳人氏,丈夫不幸早逝,因家贫至今未得安葬。如蒙先生指点,能令他有一个好归宿,我母子感恩不尽。”
国师带李氏母子到寮屋右侧,指着穴位说:“穴位如东西坐向,后人可大魁天下,历九代状元。向线改坐寅向申,则能延续万代香烟,不知夫人要九代状元还是要万代香烟呢?”李氏说:“我不敢奢望九代状元,只希望祖祖辈辈安安稳稳过日子,卢家香火不断就足够了”。国师说:“那就按坐寅向申吧!”于是,李氏按寅申走向安葬了惠能的父亲卢行瑫。后惠能得五祖衣钵,大开东山法门普度众生,享万代香火。
(三)闻经悟道
唐初,新州信佛的人很多,佛寺比比皆是。惠能从小就跟随母亲去寺院拜佛,母亲常常教育他对佛祖要恭敬虔诚,做人要有仁慈之心,要勤勤恳恳,清清白白。
金台寺位于新州城南外,寺前是买卖柴草等山货的地方。惠能经常到寺前卖柴,卖完柴后常常到寺里听诵经。久而久之,他渐渐领悟了佛经的要义。一天,惠能送柴到城里的旅馆,听到一位客人在诵经。当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经文时,他深有感触,上前询问是什么经文。诵经之人答道:“是《金刚经》,从蕲州黄梅东禅寺(今五祖寺,在湖北省黄梅县冯茂山)五祖弘忍大师处得来。《金刚经》,全称叫《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者,是不坏之喻,而‘般若’者,是智慧之指,‘波罗蜜’是到达的意思。‘经’者即道之指,行之谓也。看你慧根非凡,如诚心相佛,今后必成正果。”
听到这一席话,惠能心中涌起北上礼佛的念头,但想到此去蕲州黄梅东禅寺,路途遥远,而家中母亲仅靠自己打柴才能打发两餐,如果自己北上,就不能奉养母亲?这时,这位名叫安道诚的客人似乎看透了惠能的心思,说道:“你尽管放心去吧,我可以资助银两给你作安家之用。”接着,安道诚带惠能拜见金台寺住持寂空禅师。寂空禅师见惠能颇有慧根,有意相助,对惠能说:“你北上参禅,金台寺可以资助你盘缠,你母亲亦可以移来南外居住。”这样,惠能终于放心,决心北上湖北东禅寺。
(四)金石为开
惠能回到家中,向母亲表明心意。李氏十分惊讶,断然不肯应允。惠能于是一次又一次地请求母亲答应,李氏心中实在不舍,无奈之下只得找借口说:“你去问舅父吧。”
惠能来到舅父家,说明来意。舅父一听,气得七窍生烟:“不行!你去当和尚,卢家就断了香火!”惠能说:“卢家的香火事小,佛门的香火事大,佛祖的思想得以代代相传、教化万民,这才是继承万代香火的大事”。“天上雷公,地下舅公。舅父的话你都不听,会犯天条的”舅父吼道。虽然舅父不应允,但惠能不放弃,一次又一次来到舅父家,恳求舅父答应。一天清晨,舅父一打开门,又看到惠能跪在门口,一气之下说道:“要跪就跪到村口那块大石头那儿去!要是求到大石开口,你就去学佛吧!”惠能听罢,赶紧来到村口大石前,叩头跪拜。当时,烈日当空,酷热难耐,但惠能向佛之心坚定不移,一连几天长跪不起,只在心里默念《金刚经》。惠能的坚定信念感动了上天,霎那间,原本晴空万里的天气突然电闪雷鸣,只听一声炸雷,巨石被劈成了两半。舅父闻讯跑来看个究竟,惊愕不已,认为这是天意难违,只好同意惠能北上。“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佳话也就流传开来。
(五)黄梅礼佛
惠能一路北上,穿越了人烟稀少的南岭丛林,横渡了九江河,风餐露宿终于来到蕲州黄梅。看到“东禅寺”的寺门,惠能喜出望外,直奔大殿,见到五祖弘忍大师端坐在上,便毕恭毕敬地跪在地上参拜。五祖问:“汝何方人?何事到此?”惠能答道:“岭南新州百姓惠能,来求作佛。”弘忍说:“汝是新州人,又是獦獠,如何堪作佛?”惠能说:“人有南北,佛性无南北,獦獠佛性与和尚何殊?”五祖弘忍见惠能颇有慧根,就收留惠能作杂工,安排在碓房踏碓。
来到东禅寺后,惠能每天干着劈柴、种菜、舂米的粗重活儿。因为个子瘦小,惠能踏碓很费力,为了提高效率,他便将一块石头绑在腰部。长久下来,惠能的腰部生了浓疮和蛆,但他从不叫苦。现在黄梅县博物馆就藏有这块重约14公斤的坠腰石。石头上“六祖坠腰石”5个字和清代诗僧晦山所题诗偈 “块石绳穿祖迹留,曹溪血汗此中收”,仍旧清晰可见。
八个多月后的一天,五祖见惠能独自在打谷场上工作,便对他说:“我想你的智慧和见地是可用的,但是担心有人嫉妒你而起害你之心,所以故意不和你说那么多话,你明白我的苦心吗?”惠能回答说:“我明白,所以我不敢走进前殿法堂和师父讲话,以免别人注意到我的行为。”就这样,惠能每天任劳任怨地做着各种粗活,心中却一直在参悟佛法。
(六)密授衣钵
一天,五祖召集众门徒,说:“你们各自好好思虑一下自己的智慧,找出般若之性,各作一首偈,呈上给我看,谁的智慧高,悟性透彻,我就将衣钵授给他,他便是第六代祖师。”
众门徒议论纷纷,有的说:“神秀首座和尚仅次于方丈和尚,学问好,一定是他得到衣钵。我们见识粗浅,作偈也只是白费心思罢了。”神秀作好偈后,夜里在南走廊墙上写下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然后悄悄回到僧房。第二天早晨,五祖在南走廊墙上看到偈颂,便对门下弟子说:“世上的人若能依照这一偈颂去修身,可免坠三恶道。”当夜三更时分,五祖叫神秀到他的禅房里,问道:“南廊墙上的偈颂是你写的吗?”神秀恭敬地回答:“是弟子所作,我不敢妄求第六代祖师位,只希望师父慈悲,看弟子能有多少智慧呢?”五祖对神秀说:“你作的这首偈颂,还没有见到真如本性。你还是个门外汉,尚未入得门内,你回去再作一偈呈我吧。”神秀回去数日仍作不成偈,心烦意乱,闷闷不乐。
又过了两日,有一童子从惠能舂米的房子走过,边走边大声唱神秀作的偈颂。惠能向童子问过究竟,并要求他带自己到偈语处礼拜,适逢江州别驾张日用正好在那里高声颂读偈语。惠能听完后,便说:“我也有一首偈颂,请张居士帮我写到墙上。”张居士感到愕然,说:“你能作偈,其事稀有。”惠能说:“想学最上的菩提觉道,就不应该轻慢初学佛法的人。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
当五祖看到张居士帮惠能题写的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后,暗中欢喜,但见众门徒大惊小怪,恐有人加害于惠能,随即脱了鞋子擦去惠能作的偈语,接着说:“亦未见性。”
第二天,五祖独自来到舂米房,见惠能腰绑石头费力地舂米,说道:“求道之人,为求佛法不顾惜生命,是应当这样的。”接着又问:“米熟了没有?”惠能答道:“米早就熟了,只欠过筛。”五祖用禅杖在碓头敲了三下,然后倒背双手就离开碓房。
当晚等到三更天,惠能来到五祖禅房。五祖问:“你来干什么?”惠能答:“今天祖师要我三更来的啊!”五祖问:“我叫你三更天来吗?我怎么忘了呢!你为何从后门来,不从前门来?”惠能说:“是你要我从后门来的。”五祖听后欣慰地笑了,起身关上门,用袈裟遮住窗户,秘密地给惠能讲授金刚经和如何修成金刚不坏之身。
当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惠能大悟,已知一切万法,不离自性,于是就禀告五祖:“弟子知道,自性本是不垢不净的,也是不生不灭的。自性原是无欠无余的,也不多一点,也不少一点,本性具足一切。”又说:“一切的众生颠颠倒倒,没有定力,可是众生自性,都是不动不摇,平等无分。”五祖听后频频点头,知道惠能已经开悟,便道:“若不认识自己的本心,学法是没有益处的。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这就是大丈夫,至高无上的导师,也就是佛了。”五祖就这样把顿教法门和衣钵悄悄传给了惠能。五祖对惠能说:“你现在就是第六代祖师,衣钵是起争端之物,你现在有生命危险,要立即离开此地,努力向南,等待机缘再出来弘法。”当晚,五祖送惠能到九江驿,乘船南下。
(七)岭南隐遁
惠能得法离开后,五祖几天闭门不出。众僧询问,五祖答:“我的衣钵已向南传去了。”众僧又问:“谁得到衣钵?”五祖回答:“被最有能力和本领的人得到了。”众僧惊愕不已。他们发现,东禅寺内唯独不见了惠能,猜测定是他拿走了衣钵,于是,有僧人往南方追讨衣钵。
在众人中,有一位惠明和尚,曾是四品武官,性情粗暴。他一路追踪惠能直到大庾岭(今广东南雄梅关)。眼见惠明步步逼近,惠能自感难以脱身,于是将衣钵放在石头上。惠明大喜,马上伸手去拿,但任凭他用尽浑身气力,就是拿不动。惠能见此情形便说道:“衣钵是佛家信物,只有心悟,岂可力夺?”惠明顿时忏悔觉悟。
历尽艰辛,惠能南行至曹溪,在宝林寺(今南华寺)一住数月,不久又逃出宝林寺,隐遁在前山的石岩里。追讨的人找不到六祖惠能,便放火烧山,企图将他烧死在山上。惠能见火势猛烈,无法脱身,忙找藏身之所,此时刚好见有一块大岩石,便急中生智,躲在岩石后面,从而逃过一劫。这块石头后来被称作“隐身岩”,又叫“避难石”,如今已成为人们瞻仰的历史遗迹。
经过曹溪一劫,惠能只好一路南下,在一片能藏身的的地方停了下来。在山高林密的地方,惠能与樵夫、猎人成了朋友。他常常向猎人讲“一切众生平等”、“自性自度自成佛道”、“心中有佛”等佛法道理。猎人们见惠能诚实,有时叫他看守捕野兽的铗和网。每见到被夹到或落网的猎物,惠能都会悄悄地放走这些生灵。他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遵守佛教戒律,不杀生,生大慈悲心,行大慈悲行。
(八)心动幡动
惠能始终没有忘记五祖关于“广度有情,流布将来”的嘱咐。争夺衣钵的风声平息下来之后,他想:“此时尚宜弘法,我不可终日隐遁。”于是继续南下,于仪凤元年(676年)来到广州法性寺(今光孝寺)。
惠能到达法性寺之时,恰逢印宗法师在讲授《涅槃经》。其时,风吹佛幡在摇动,印宗问众僧是何动,有一僧人说“风在动”,另一僧人则反驳说,“不对,是幡在动”。大家各执己见,谁也不能说服谁,一时间众僧议论纷纷,印宗法师听着,但没出声。惠能见此,于是上前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仁者心动!”,众僧一听,甚为惊讶,马上停止了争论。印宗法师举目望去,见惠能虽风尘仆仆,却气宇不凡,于是问道:“很早就听说黄梅衣法南来,莫不就是你?”惠能谦虚地说:“正是。”随即从行囊中取出袈裟圣钵给大家观看,印证了他便是禅宗六祖。
于是,印宗法师亲自主持在法性寺菩提树下,为惠能举行剃度和受戒仪式。今天寺内还保留着六祖惠能的圣迹——瘗发塔。
惠能授具足戒后,以第六代祖的身份公开在法性寺大开东山法门,普度众生。六祖惠能在法性寺说法的消息不胫而走,闻者蜂拥而至,使法性寺声名大振。
(九)宝林弘法
六祖惠能弘法消息传到曹溪,宝林寺马上派人恭请,六祖惠能欣然应允。消息传开,八方拥护,四面朝宗,宝林寺声名远播。由于到这里皈依和听法的人络绎不绝,难以接纳更多的香客信众,于是六祖惠能打算将寺院扩大,便去拜访曹溪村的知名人士陈亚仙。
六祖惠能见到陈亚仙后说明来意,陈亚仙不想让地,但又不便推托,便打趣说:“你不是说佛法无边吗,为何不求佛祖从天竺移一座山过来。”六祖惠能微微一笑,说:“放心吧,我不需要太多的地,只需要一坐具(蒲团)所占之地就可以了,这么小的事情不用惊动佛祖吧?”陈亚仙一听,不以为然地说道:“这个容易,你看中哪块地尽管拿去用吧。”只见六祖惠能随手将蒲团往天空一抛,蒲团竟眨眼间变得像云团般大小,一下子就把曹溪四境全罩于蒲团之内。陈亚仙被这一情景惊呆了,直说:“佛祖显灵啦!这块地你拿去好了,只是我的祖坟在这里,希望给予保留。”陈亚仙的祖坟今仍在南华寺内。
当时,宝林寺前有一深潭,潜藏着一条能变幻大小的龙,经常出来破坏村民的房屋和庄稼。一天,恶龙又现身作恶,刚巧被六祖惠能碰见。六祖惠能叱喝道:“你只能现大身不能现小身,若是神龙,应当会变化,以小现大,以大现小。”那龙听完便没入水底,现出小身游到六祖惠能跟前。六祖惠能随即将小龙装进自己的钵盂,返回法堂给龙说法。恶龙闻法顿悟,脱胎换骨而去,再也没有回来骚扰百姓。六祖惠能后来请人把深潭填为平地,建了一座宝塔,从此风调雨顺。
唐弘道元年(683年),六祖惠能将其新州龙山故居建为报恩寺。通天元年(696年),武则天宣诏,赐六祖惠能水晶钵盂一副,磨衲一条等物。神龙元年(705年),唐中宗遣内侍薛简召六祖惠能入京,六祖惠能以久居山林,年迈风疾,辞却不去。薛简恳请六祖惠能说法,将记录带回复命。唐中宗赐六祖惠能摩纳袈裟一领、绢500匹、宝钵1口以为供养,赐韶州宝林寺为中兴寺。神龙三年(707年)十一月十八日,唐中宗敕赐新州报恩寺为国恩寺,敕赐韶州中兴寺为法泉寺。
(十)落叶归根
延和元年(712年)七月,六祖惠能派弟子带上佛舍利回新州,在国恩寺建报恩塔,在夏院寺建夏院塔,并将佛舍利藏于塔基。翌年夏天,报恩塔、夏院塔完工。
先天二年(713年)七月八日,六祖惠能忽然对弟子说:“我要回新州去了,你们赶快给我准备船只。”弟子们大哭,不让他走。六祖惠能说:“诸佛出现,犹示涅槃,有来有去,理亦常然。吾此形骸,归必有所。”众徒说:“祖师此去,什么时候回来?”六祖惠能说:“叶落归根,来时无日。”众徒问:“正法眼藏传给谁呢?”六祖惠能答:“有道者得,无心者通。”
六祖惠能带上法海、神会、智常等弟子乘船沿北江转西江,在端州城西小庵(今肇庆市梅庵)留宿稍息,种梅数株。然后乘船沿新江到达新州筠城,在城东夏院水上岸,于夏院寺(唐中宗敕赐龙山国恩寺时所建,是国恩寺的下院)停留,后由陆路返回龙山国恩寺,在父母坟前, 六祖惠能深深鞠躬参拜,表达永远铭记父母生养之恩。
六祖惠能在寺内种植荔枝,希望佛法像这棵荔枝树一样,不断成长,枝繁叶茂,开花结果,沁甜人心。今天,六祖惠能手植荔枝虽经历千年风霜,仍生机勃勃。经专家鉴定,这棵荔枝树是广东历史上最悠久的人工栽培的植物。当时,国恩寺内没有井,僧人每天需到山下挑水,十分不便,为解决用水问题,六祖惠能觅得寺后一处地方,以锡杖插地,引出地下泉水,名卓锡泉。
先天二年八月初三,六祖惠能在国恩寺斋饭沐浴后,对所有徒众说:“我现在要与你们告辞了。”法海对六祖惠能说:“不知师祖要留何教,能令后代迷人得以明心见性呢?”六祖惠能说:“我现留下一首偈颂,和你们分别了。”说完端坐至三更,忽然对众弟子说:“我走了。”话毕便溘然逝去,世寿76岁。据民间传说,当时,有一股异香充满法堂,一条白虹连接天地,周围山林变白,连禽兽也发出悲伤的叫声。
(十一)惠能托梦
六祖惠能圆寂后,为防不测,新州各界人士合力将他的真身收藏在离国恩寺十里外的山坑中,并秘密派人保护。
韶州、广州、端州等地的善信闻讯前来拜别,但见不到真身,便究问原委。新州方面说,六祖惠能圆寂时,室内异香满室,一团白光在国恩寺上空闪烁,如虹贯日。各路善信听后分头寻找,将国恩寺及附近山冈田野找遍,均未见踪迹,继而沿卢溪河一直向上寻觅。在上卢村(今上流村)前,人们闻到从东面山溪流出来的水有一股异常的香味,于是沿溪流寻找,在龙山与石屋顶之间的山坑(今藏佛坑),终于发现六祖惠能端坐在巨石之上。
为显示敬佛之心,新州、广州、韶州三地的官员及僧俗争迎六祖惠能的真身回去供奉。大家据理力争,谁也不肯让步。最后,有人提议:“六祖惠能的真身何去何从,应尊重其本人意愿,可用焚香的办法听取神喻,烟飘向哪个方向,他的真身就送去哪里。”这一提议得到大家的认可。人们于是在上卢村前侧的山冈(今香灯冈)上点燃香烛。只见一阵南风吹来,清烟北飘,直指曹溪。韶州官员及僧俗见此情景,为争取到六祖惠能的真身而心生敬意。
新州的官员、僧尼、百姓因留不住六祖惠能的真身而恸哭起来,地方豪族亦心有不甘。当晚,国恩寺的和尚都做了同一个梦,梦见六祖惠能坐在蒲团上对他们说:“你们不要悲伤,我是身在宝林(寺)心在家”。同时留下一偈:“任凭天大旱,新州一半收;任凭天下乱,此地永无忧。”
新州的官员、僧俗依依不舍地恭送六祖惠能真身,以及袈裟圣钵到韶州曹溪。法海、神会等一齐护送,半个月后,六祖惠能真身回到他生活了37年的弘法道场——宝林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