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示范创新 > 里洞镇鹅石村:一片茶叶让“头雁”托起群众致富梦

里洞镇鹅石村:一片茶叶让“头雁”托起群众致富梦

2019-05-05



  里洞镇鹅石村是新兴县特别偏远的小山村,有着平缓的山坡和肥沃的土地,村里的群众素有种茶的习惯。“以前种田,辛辛苦苦一年,亩收入也就几百元,现在种茶一年收入1万元不成问题,而且还有领头人和专业合作社,我们种茶也比较放心。”谈起种茶,农户梁伯笑得合不拢嘴。该村群众奔向致富路,得益于茶产业的发展。

  春意盎然的四月,走进鹅石村,遥望漫山的春绿,一幅山牵着茶,茶抱着山,逶迤群山之间云雾缭绕的美景远远吸引你的眼球。渐近,阵阵清香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满山鹅黄色的嫩芽紧赶慢赶的窜出枝头,仿佛迎接着它勤劳的主人。

  茶主人在何方?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里洞镇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通过实施“头雁工程”,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培育了一批有拼劲、有经验、有视野的“领头雁”。鹅石村党总支部书记梁建波就是其中的一员。他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在发展茶叶产业的脱贫致富路上摸爬滚打了五年多,黑了皮肤,绿了山头,成了名副其实的茶主人,使昔日漫山的荒坡变成了如今“金山银山”,五年来的坚守托起了群众致富梦。

  2014年3月,梁建波高票当选了鹅石村党支部书记,此后他放弃城市发展机会,回乡带领村民们发展茶产业。鹅石村群众自解放后就有自种自制茶叶的习惯。当时,由于群众缺乏管理经验,茶园没有产生效益,正如群众们所说“茶叶虽好,却不是宝”。

  “云雾高山出好茶”。鹅石村土地肥沃,气候宜人,雾水较大,特别适宜茶叶种植。但是优越的自然环境并没有让这个古老的产业越做越大,茶叶的规模小,产量低,价格也上不去,山里群众贫困依旧。如何让茶叶发展起来?在镇党委积极引导、大力支持下,梁建波发挥自身资金、技术、人脉等资源优势,2015年牵头盘活五鹅茶业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以“公司+农户”的形式开展,带动村里群众发展茶叶,把村里群众零散的茶树管理起来,让茶产业焕发新面貌,吸引一些村民加入到种茶队伍中来。当年,茶叶种植业得到了“复活”,建成300多亩茶叶种植基地,带动群众人均种茶增收2000多元。同时,建立了合作社、贫困户、村集体利益联盟机制,引导贫困户、村(组)利用土地流转、资金入社、入股的形式抱团发展,现已带动10贫困户每年每亩获得土地流转收入500多元。为了村里的茶叶就近制作,降低外运加工制作成本,梁建波投入100万元,建起了占地2000平方米能光茶叶加工厂,购置先进制茶设备,负责合作社茶叶的收购加工,研发加工生产线1条,年制作名优茶1万多斤。去年6月,镇党委推荐他参加省里各种培训班,学习管理、经营茶产业技能,紧接着,按照专家指点,抓紧去年冬季时节,组织合作社对茶园进行精细管护,提高今年春茶的经济产出。目前正值春季,产出春茶二千多斤,上市销售收入20多万元。

  好地方能产出好的茶叶原料,但没有一个响亮的品牌也是卖不出好价钱的。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及帮扶贫单位的帮助下,梁建波支书带领合作社提升制茶技术和包装工艺,研制了红茶、绿茶等品种,并以“里洞茶”为标识,开办茶叶销售门市部。合作社十分注重网络营销,通过“微店”、淘宝等网络渠道,推广线上销售,让“里洞茶”品牌远近闻名。自从品牌投放后,茶叶畅销珠三角城市及港、澳等地区,在众多农业博览会上打响知名度。年销茶叶从3000斤突破12000斤以上,年销售额达到100多万元,使茶叶产业成为鹅石村的主导产业。

  如今,在“头雁”的带动下,鹅石村正悄然发生变化,茶园面积不断扩大,村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收入稳步增加。全村种茶面种已达500多亩,新建茶园基地300余亩,涉及10个村小组100多户群众。2018年,鹅石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82000元,人均纯收入达8981元,实现了产业健康发展,贫困户稳定脱贫。此外,该村道路硬底化、路灯、文体广场、饮水、水利、公厕工程改造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逐步完善,并引导村民自觉搞好环境卫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改善鹅石村落后的村容村貌和生产生活条件,营造了全民脱贫致富发展生产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