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兴县簕竹镇非雷村,但见水泥小道干净明亮,一排排楼房矗立在村道两旁。院墙上手绘多彩的宣传画,可见“你想富跟我做”“你的事我来办”“你有难大家帮”“村中事大家管”等通俗易懂且让人暖心的话语。“村里变得越来越美,我们生活也越来越好了。”村民李阿姨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生活在村里很舒服,环境优、邻里和,最重要的是村民都逐渐致富奔康了。
“当前,非雷村正依托现有资源发展适合自身的特色产业,做好‘种、养、育’,即种笋、养鸡、育蘑菇,以产业兴旺撬动乡村振兴,让群众在乡村振兴中享受到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簕竹镇党委书记邓均效说。
一、种竹笋--全村过半村民参与种植
竹有千竿翠,笋值万元金。步入非雷村,只见山坡上一片又一片的麻竹迎风摇曳,竹叶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鲜亮。据介绍,非雷村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非常适宜竹笋的生长,产出的竹笋口感尤为清甜爽口,远近闻名。由此,竹笋产业历来是该村农业的主要产业。目前,该村有笋竹种植户约200户,超过全村户数的一半以上。村民郑叔家现有竹林80亩,亩产竹笋5000-6000斤,品种以麻竹笋为主。即将迎来竹笋的收获季节,郑叔对今年的收获充满信心。“收获季节会很忙的,每天都要交1000斤以上的竹笋给客商,按照往年的市场,收购价为每斤1-1.5元,80亩竹林的产值在40万元以上。”
据了解,竹笋种植是非雷村的传统特色产业,更是簕竹镇的一张绿色名片,产业发展优势明显。近年来,簕竹镇党委结合村级资源优势、产业基础等,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夯实村级集体发展壮大的坚实基础。簕竹镇非雷村采取村党支部牵线搭桥,党员、群众、乡贤、贫困户积极参与的模式,推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充分利用丰富的竹资源,鼓励、引导笋竹种植户抱团成立专业合作社,推动竹笋产业步入产业化经营的新阶段,从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二、养鸡业--让村民搭上脱贫致富“顺风车”
“现在可轻松了,可以自动喂料,鸡粪也由自动传送带运到粪便池,大大节省了人力。通过视频监控,对场内所有情况直接就有大概了解。” 一名家庭农场的工作人员笑着说到。据了解,这个家庭农场是村民卢建浩向非雷村承包经营的。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上,非雷村党总支部坚持在养殖业走出一条新路子,创新发展模式,远离城镇和村庄,科学分布建设现代家庭农场。非雷村依托温氏股份发源地的优势,养鸡业让不少村民搭上脱贫致富奔康的顺风车。截至目前,非雷村全村共有养鸡专业户约60户,以温氏股份为龙头带动,激发了乡村的内生动力。
在温氏股份和村集体的帮助下,村民黄叔建起了轻钢结构,配套风机、水帘、帐幕的环控系统,配备简易喂料线、饮水线等自动化设备,充满现代化元素的养鸡场,由温氏统一供应鸡苗、饲料、药物、技术和培训服务,最后由温氏按养殖合同约定价统一收购。“现在养了4000多只鸡,平均每只鸡赚3元钱,每年养4批,一年利润约4.8万元。”黄叔兴奋地表示风险低,收入稳增,离致富奔康越来越近了。
三、育蘑菇--多个“门子”多条致富路
“从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之后,我们村委主要围绕闲置,根据本村村委的实际,利用闲置土地,首先第一引资产业,主要是蘑菇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村民增收。”非雷村党支部书记黄水荣介绍到。
青山环绕,绿水流淌。在非雷村食用菌种植场鳞次栉比的菌棚里,菌棒整齐排列,鲜嫩的菌菇点缀其间,香气四溢。只见一筐筐刚采集的新鲜平菇已经码放好,正准备装车运往市场销售;在菇房内,工人正小心翼翼地摘着平菇;菇房外,工人正有序地搅拌着发酵料、进行装袋并准备放入菇房发酵产菇。据了解,该食用菌种植场创建于2017年,占地面积约460平方米,主要种植平菇,年产量约12吨,年销售额约10万。场主黄秀燕是非雷村下辖自然村西坪村人,以往常年在外从事食用菌种植,就在2017年,得知家乡有转型鸡舍出租,她毅然返乡承包了这个荒废鸡舍,并创建了食用菌种植场。黄秀燕紧抓乡村振兴机遇,着力谱写了新时代女性创业致富的典型,同时,还带动了村民家门口就业。在菇房工作的西坪村民罗秀英介绍到,现在菇房工作工资超2000元/月,和外出打工差不多,而且在家门口就业,方便照顾家中老人小孩。
在2009年以前,非雷村还是有名的贫困村,当时村集体收入只有2万元左右。近几年,非雷村集体收入均超13万元,足足提高了近5倍。小小竹笋,连接过半村民的致富路;家庭农场,越来越具有“科技范儿”;鲜嫩蘑菇,成就村民创业致富奔康……如今,在簕竹镇非雷村,一幅产业蝶变、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在眼前渐次展现。
簕竹镇党委书记邓均效表示,近年来,簕竹镇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夯实基层基础、维护农村稳定的有效抓手,发挥头雁示范带动作用,逐步在全镇各村推行“非雷模式”,进一步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自然生态资源,发展特色农产业助推村集体经济“加速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