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4日,兴国兴农合作社理事长曾凡怡带领各分社主任等一众人员在参观兴国梅窖镇店山村土猪养殖农场时,农场主廖先生不仅向曾凡怡介绍了土猪的优点特色,连“养殖经”与“销售经”亦倾囊相授许多。这使曾凡怡感激之余,也不由感慨发展特色农产业是一门大学问,从产品质量、培育环境、销售渠道等各个环节都要做好工作。
迄今为止,兴国兴农合作社基础建设标准高,发展步伐较快,农机作业服务辐射面广,效益明显。而要提起现在的成就,不得不提起兴国兴农合作社的理事长——曾凡怡。
曾凡怡1975年出生于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樟木乡樟木村的农民家庭,从小到大,是农民种出来庄稼哺育他成人,农民劳作的艰辛也使他历历在目。饮水思源,用自己的行动回报家乡的理念从很久之前就植根于曾凡怡心底。2015年,曾凡怡想要组织发起农合作社,满怀斗志的朝自己的梦想之路迈进第一步,可是现实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没有使人信服的说辞,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难以聚拢起人力,困难和挫折并没有使曾凡怡退却,反而使其清醒认识到:要做起合作社,光靠一腔热血是不够的,不找对方法永远没有出路。
农商互动产业融合
找准思路,找好方法,是曾凡怡发起成立合作社首先要做的事。经过多方考察学习,曾凡怡最终选择了农商互动模式。2015年3月14日,曾凡怡正式签约农商互动;2015年5月15日,曾凡怡等发起成立的兴国兴农合作社正式开业,曾凡怡回报家乡的合作社事业于此轰轰烈烈的拉开帷幕。
兴国兴农合作社致力于为农业项目的研发搭建共同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展示合作社成果和优质农副产品,促进社员产前、产中、产后衔接。促进社员增收,推动农业产业链发展,合作共赢,造福当地。按照农商互动方略,曾凡怡与合作社骨干与社员代表一致通过确定了“合作社‘123’产业融合发展计划”。使农与商渠道畅通、市场畅通,使农业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相融合,按照“先服务,后实体,再品牌”的发展思路,曾凡怡靠合作社带动三农、回报家乡的梦想雄心勃勃的推动起来。
上阵父子兵
廉颇虽老,尚能食十斤肉;黄忠虽老,尚能拉百石弓。
曾凡怡的父亲曾老先生任乡镇信用社主任,退休几年时间都赋闲在家。有一天,曾凡怡跟曾老先生说自己发起的合作社已经初见成效,并详细向曾老先生介绍了合作社农商互动“123”产业融合的政策落地性与实用操作性,曾老先生听完一拍大腿道:“这么好的事,怎能不带上我呢?”
曾凡怡笑道:“您打工半辈子了,到了现在不好好享清福怎么反而要给儿子打工了?”
曾老先生答道:“以前我是给信用社打工,从现在开始我要为农民打工,为社员服务,那不一样!”
在曾老先生的坚持下,曾凡怡最终将曾老先生安排至兴江分社工作,姜还是老的辣,工作不久,曾老乡丰富的工作经验与卓远的工作能力就得到兴江分社一致认可,被推举为兴江分社主任。曾老先生不服老的干劲与超于常人的能力让人佩服,而其“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也值得学习。为了更好的发展合作社事业,更快的发展起兴江分社,老曾总不辞奔波去农商互动在山东的加盟合作社取经学习,也常去江西省临近的合作社交流分享经验。迄今为止,兴国兴农合作社又相继成立了古龙岗分社与梅窖分社,而曾老先生带动下的兴江分社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发展势头。
少而肯学习,老而肯用命。曾凡怡父子的投入进取精神恰是兴国兴农合作社众多拼搏者的缩影。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北上鲁鄂,南至云南,兴国兴农合作社扎根于赣州兴国县,足迹却遍及祖国南北诸多地区。除了“走出去”,也开始有不少合作社和想三农创业的人到兴国兴农合作社来“取经”,近至临县,远至湖北等临省。
2017 撸起袖子加油干!
在曾凡怡与合作社社员的共同努力下,兴国兴农合作社同心创富,灵活运用农商互动模式通过各个领域的拓展来壮大合作社,促进家乡三农经济建设:
一、 引导社员实施农业经济作物种植。
合作社“一县一特,一镇一品”思想帮助社员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打造以脐橙为代表性特色农产品,提高社员收入。
二、 开展农业科普知识推广与培训。
合作社成立至今开展二十余次农科知识培训,惠及社员和当地农民5800多人,提高了社员农业生产力。
三、 向广大社员提供统购统销服务。
统一帮助社员购买低于市场价质量有保障的农业生产资料,统一以高于市场价价格收购社员种植的脐橙等优质农产品,节约社员开支,提高社员收入。
四、 农超对接打开市场渠道。
通过与全国大型农资批发市场以及全国果品连锁机构进行对接,打通高端市场,稳健合作社可持续发展。
截止目前,兴国兴农合作社已有社员536人,合作社农科培训、统购统销、农机具服务、土地托管、便民服务、经济作物推广、农超对接、基地品牌等各项服务稳步推进开展。习近平主席说:“合作社是发展方向”,2017年,兴国兴农合作社亦将朝着合作社这个发展方向,不忘初心,撸起袖子加油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