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示范创新 > 我市发展特色产业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我市发展特色产业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2019-04-01

一个村发展一个产业,一条门路带富一个乡村。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我市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目标,因地制宜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开辟出一条新的致富门路,特色产业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主渠道。


九头村:红心猕猴桃农民致富果


九头村位于屯脚镇东南面,距镇政府驻地4公里,国土总面积11平方公里,辖11个村民组。该村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源充足,阳光日照强,非常适合猕猴桃的种植。结合自身优势,该村引进兴仁市鸿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红心猕猴桃园区,通过流转当地农户土地,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资源变股权、农民变股民、资金变股金的“三变”运作模式,园区规划种植猕猴桃10000亩,目前已完成种植5500亩。发展猕猴桃产业,当地农户是最直接的受益者。目前,园区发展辐射带动屯脚镇的九头、蚌街、马路河三个村576户农户脱贫致富,其中贫困户410户,除了300余万元的土地流转费,80余万元的分红金外,到园区务工每人一年的工资收益可达到2万至2.5万元。

阳春三月,笔者来到屯脚镇九头村万亩红心猕猴桃园区,只见肥沃的土地里,一根根水泥柱撑起的铁丝网上,爬满一条又一条猕猴桃藤,藤尖吐出的鹅黄色新叶,迎着风使劲摇摆,彰显出勃勃生机。正在园区务工的九头村村民王正绳告诉笔者:“我们附近没有什么工厂,如果没有猕猴桃产业我们就没有工做,有了这个产业,我们一个月有2000多块钱。”

九头村红心猕猴桃果肉细嫩、香气浓郁、口感香甜清爽、酸度极低,有“神奇美味果之称”,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营养价值较高。目前产量300至350吨,产值达1000万元左右,红心猕猴桃销售到浙江、广东等地。

九头村村支书王光文告诉笔者:“红心猕猴桃基地进驻我们九头村后,全村300多户农户流转了土地,200多农户常年在基地务工。猕猴桃基地的进驻,不仅解决了农户的就业问题,还拉动了我们村的经济发展”。


大屯村:玫瑰绽放幸福花


刚走进大屯村,只见村前的田地里红绿相间,微风吹来,夹着阵阵玫瑰花香;走进园区,只见玫瑰枝头桂满花骨朵,有的含苞欲放。大屯村玫瑰产业园发展项目是我市精心打造的山地高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扶贫项目。为确保产业发展取得效果,助力群众增收致富,该村结合本村土壤气候等实际,深入考察,确定栽种四季玫瑰。该品种的最大特点是重瓣、花大、紫红色,花径11厘米,单花重3.5克,从四月下旬至十月均有花开放,花期长,盛产月份鲜花亩产可达500公斤,为生产观赏两用型品种。目前,该村种植药用玫瑰2000亩。同时成立大屯成富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和青峰林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动群众,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四位一体模式进行玫瑰种植。
大屯村玫瑰产业园每亩每年产花900—1500斤,由公司到种植基地以保底8元/斤的价格收购鲜花,每亩收入在7200元—12000元之间,每株玫瑰可以产10年—12年的花。同时优先聘请贫困户到玫瑰园务工,在盛花期每天需要50人左右进行采花,按每天每人1元/斤计算工资,每人每天可以摘200元左右,盛花期15天左右,贫困户可收入3000元左右。对于村支两委组织合作社连片种植的,涉及的土地每年按300元/亩进行流转。

通过项目实施,有效解决了 该村劳动力就业,改善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马家屯:白茶基地农民增收小菜园


近年来,马家屯居委会依托国有林场大片荒山,坡陡地贫,但海拔高、有机质含量高这一特点,大力发展白茶种植。马家屯白茶种植项目从2014年启动发展至今,已经完成3000亩的标准化种植,成为周边贫困户和老百姓增收的“小菜园”。

三月,是春茶采摘最佳时节,走进马家屯黔仁茶基地,茶农三三两两穿梭在茶树林中,正忙着采摘今年的第一批春茶。忙碌的人群中有年过六旬的老妇、正值壮年的妇女、青春洋溢的姑娘,甚至还能看见稚童的身影,时而迎风传来欢声笑语。“平时每天有八、九十人在茶场做工,到采茶高峰期时,有几百、上千人务工,平均工资每人每天100元左右”。黔仁茶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光贤告诉笔者。

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力和贫困群众就业问题,2014年以来,该基地把茶园划分成块,再由有劳动力的农户来管理,充分利用好农户的优势,实现了1户贫困户管理2亩茶园,带动了500位农民参与茶园的管理。免费承包2亩茶地的贫困户韦小芬告诉笔者:“在基地务工,每天不仅有80元的务工收入,一个月有2000以上的收入;同时公司对采摘的茶青进行订单回收,我家承包两亩,每亩可产茶青400斤,公司以不低于35元每斤的市场保护价进行定单回收,每亩收入可达14000元”。

  “在茶苗种植管护期间,当地村民就有近400户农户参与到了项目种植、除草、施肥环节,用工投入220万元,达到20000用工人次,人均收入约5500元;除此之外,还有12户党员户和33户贫困户参与分户承包,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基地负责人张光贤说。


九盘村:枇杷结出金果果


马马崖镇九盘村日照充足、气候温暖湿润,非常适宜发展枇杷种植产业。近年来,该村依托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资源,做足产业扶贫文章,积极引导村民种植大五星枇杷,将全村连片坡地进行整合,并统一规划打造上千亩的枇杷基地,以拓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渠道。

走进九盘村,放眼望去,坡地山间一大片一大片的枇杷园。 王春立是九盘村种植户大户,正在自家的枇杷地里给枇杷梳果。“我家种植五星枇杷130亩左右,挂果的不到一半,去年总的卖得10多万块钱。特别是清明节那几天,还忙不过来,最多的一天卖800多斤,周末人要多点,每天都有五、六十人,平常每天30多人。我们的枇杷个大皮薄肉厚,糖分足,风味浓郁,非常受欢迎,价格也不错,根本不愁销路。王春立满脸笑容的说。

目前,九盘村种植面积2800多亩已有2000亩挂果,年产量3万斤。有种植农户100多户,其中贫困农户就有50多户,种植枇杷的50多贫困户已提前全部脱贫。

据了解,该村将采取土地经营权流转入股的方式争取更多农户种植枇杷,同成立枇杷协会,从销售、管理、养护等进行专业的培训,农户按股分红,将九盘枇杷产业做大做强。

“我们计划将枇杷种植扩大到六千亩左右,让枇杷产业成为我村的主导产业,并积极探索树下种养殖业,充分提升土地的利用效率,提升经济效益,从而实现全村人民快速致富奔小康的目标”。九盘村村支书王诗泽说。


阿藏村:地标李子飘香海内外


位于兴仁市马马崖镇阿藏村海拔1000米,紧邻北盘江,独特的季风气候非常适宜种植李子,所产李子清脆甘甜、口感独特。2012年以来,该村把李子作为产业发展项目,成立李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规模不断扩大,销售市场较好。为形成品牌,合作社于2017年申请了“阿藏”国家商注册并获得认证,“阿藏李子”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各项指标检验后,被贵州省农业发展委员会证为无公害产品。2018年5月9日,“阿藏李子”所申请的国家地理保护标志产品获批,是兴仁继“兴仁薏仁米”和“回龙藠头”后又一国家地理保护标志农特产品。

目前,阿藏李子核心区种植面积已达3500亩,年产量7000吨,产值3500万元,成为当地农户致富增收的重点产业。 阿藏村李子种植大户王志明告诉笔者,他家栽种李子15亩,2012年开始种一批,原来的老品种有3亩到4亩,加入农业专业合作社后又种了8亩,目前每年有十万元左右的收入。  

阿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王立胜说:“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注册了之后是对区域的保护,对李子品质的保护。我们李子主要是销往安顺,贵阳、浙江、广东,甚至还销往香港和台湾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