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院校风采 > 太华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太华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2017-08-22

 农村社区教育的一颗明珠    

——记宜兴市太华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对于我们这个浸润了悠久山区文明的学校来说,脚下的这片土地不仅是我们的生存之根,也是我们的精神之根。怀着对乡土的温情和敬意,置身于现代社会的我们建设着教育的可能与可为。

——写在前面的话

    竹海佳绝处,毕竟在太华。苏浙皖三省在这里交界,孕育了这块叫做太华的美玉。太华是一座有着二千多年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古镇。全镇总面积91.57平方公里,下辖8个行政村,总人口2.4万。美丽的太华因山得名,太华山主峰海拔548米,为苏南第二高峰。境内群山竞秀,物产丰富。 10万亩毛竹浩瀚无垠使其成为“竹的海洋”。 1.1万亩茶叶使其成为“茶的绿洲”,享有“太华茶香百里醉”的美誉。1.3万亩板栗又使其成为“板栗的天地”,郁郁葱葱、硕果累累,滋润着山区百姓山温水软、人杰地灵,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孕育文人墨客、济世才俊的天堂。中国科学院院士、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吴岳良,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宜兴市太华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就位于“竹海之乡”的太华镇,学校创建于1982年,2004年成立宜兴市太华镇社区教育中心,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模式,下设村民业余学校8所,企业职工业余学校2所。为了从容应对区域教育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在市教育局和镇党委、镇政府的关心下,学校于2014年易地新建,根据太华的实际情况,实行3个校区同时办学的模式。三个校区建筑面积共3800平方米,新校区恢宏大气,各功能室一应俱全。学校现有专职教师6人,兼职教师25人,志愿者队伍500多人。

一、制度:严校之源

    科学的管理体制,高效的运行机制,严格的奖惩制度,是学校各项工作严格规范之源。随着太华的转型发展捷报频传,社区居民的思想意识不断转变,对社区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助推太华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深感责任之重,压力之大。

    近年来,我镇社区教育工作领导重视,组织健全,遵照“党政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各项工作蒸蒸日上。我们的做法是:

1、组织管理网络明确

    我镇在市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成立了镇社区教育委员会,主任由镇长担任,分管教育副镇长任副组长,委员由政府各部门负责人、驻镇单位负责人组成。

    镇社区教育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和基层联络员,由社区教育中心主任任协调办公室主任,各社区居委会主任、村主任以及企业党支部书记担任基层联络员,他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为使社区教育丰富多彩,我镇在镇社区教育委员会的统筹协调下,由镇文卫办、中学、小学、幼儿园、社保所、安监科、工会、团委、计生办、农服中心、派出所等部门牵头,组建成立了社区教育工作指导小组。他们根据各自部门的特点,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指导社区开展早期教育、青少年教育、岗位规范培训、下岗再就业培训、外来民工培训、卫生保健教育、各类农民培训、残疾人教育、交通法制教育等,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内容丰富、主题鲜明,深受社区居民的欢迎。

2、办学管理网络清晰

    太华镇社区教育中心下设8个村民业余学校,2个企业职工业余学校。各村、企业余学校在社区教育中心的指导下,都建立了社区教育活动基地,硬件建设达标,学校各项活动有序开展。社区教育中心的教师还实行分片负责,每名专职教师负责联系2个村(居、企)业余学校开展教育培训活动,明确任务、责任到人,定期蹲点,及时反馈。综合性的社区教育活动全体教师参与,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切实提高了教育实效。

3、落实扎实的监督制度

    社区教育工作千头万绪,面广量大,为使各项工作能及时落实,我镇建立了评估监督制度,组成了由退教协牵头的社区教育监督小组,对各类社区会议是否召开,各项社区工作是否落实,各项社区活动是否扎实开展等进行评估监督,以确保社区教育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服务。

4、执行严格的奖惩制度

    为促进社区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我镇社区教育中心对各村企业余学校实行“百分考核”制,各业余学校每年需完成社区教育中心下发的各类工作和事业目标,年终根据考核分数排名奖励,这些举措,不仅增强了考核的实效性,而且调动了基层社区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积极性。社区教育的考核与村定员干部的年终奖金挂钩,这使得社区教育成为了基层干部的自觉行为。

    几年来,根据我镇实际情况,我们制定和完善了社区教育各项规章制度,确保社区教育工作井然有序地开展。如制定了《太华镇社区教育中心工作章程》、《太华镇社区教育组织管理制度》、《太华镇社区教育中心专、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太华镇基层社区年度百分考核奖励制度》、《太华镇社区教育委员会会议制度》等各种规章制度,管理日趋规范。

二、队伍:兴校之魂

    在省标准化乡镇社区教育中心学校创建过程中,我们一直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我们始终坚持把“职业认同、专兼结合、事业有为”作为教师培养与发展的目标。

1、落实“静心”措施

    我校根据专职教师的实际情况,着力在“静心”上下功夫,重点抓好“树师德”和“强师能”,实现了专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首先,我们认真制订了《师德专题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师德培训,从学习材料、组织学习、笔记摘抄、检查反馈等方面明确要求,认真实施。在此基础上,我们还组织教师深入开展多样的师德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教育职场:教师的道德成长”、“我的师德观”等主题演讲,“师德标兵”等评比活动,积极倡导教师争做师德的表率、教育的行家。我们还认真制订了《太华镇社区教育中心教师奖惩条例》、《太华镇社区教育中心教师月考核条例》,从制度上引导教师外塑形象,内强师能。同时我们把教师绩效考核分配方案作为教师工作的一面镜子,以此引领专职教师潜心工作。

2、建立“造血”机制”

    突出以教师发展为本,我校加大师资培训的力度,为广大教师搭建业务成长的平台。

    一是校本培训制度化。每年年初,学校都制定专职教师的校本培训计划,落实校本培训内容,我们把参加学校的“课题研究培训”“岗位技能管理培训”“培训班的班主任该怎么做”“学校档案工作培训”“多媒体使用培训”“社区教育中心招生策略”“读书活动心得交流”“社区教育中心兴趣班的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初探”等培训作为教师校本培训的必修课,扎实过程,力争实效,每周一早上9:00集中,雷打不动。此外,根据市教育局要求,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市级组织的“笔杆子”培训,“信息技术知识”培训。教师培训的积极性高,专业素养得到了提升。

    二是校本培训多样化。根据培训内容的不同,专职教师的性质不同,学校在进行校本培训的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集中学习。讨论、交流、摘抄是较常用的形式。学校教师建立了微信群,QQ群,好文共享。此外,利用共同体建设平台,走出去听讲座,实地考察这些实践操作形式,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不断进步。近年来,学校积极开展“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溢满校园”的教师阅读提升工程。读书活动一着不让地扎实推进。我们做到在资源上配足,挤出经费为教师购买各类必读书籍和选读书目,还不定期推荐教师阅读一些热点书籍,并围绕读书活动,校内开展各类活动,以此及时获取读书成果。让我们的教师“腹有诗书气自华”,互相切磋,智慧碰撞,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三是参加比赛常态化近年来,我们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市级社会教育机构各类比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13年至今,专职教师参加的市级课堂教学能力比赛获得了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市级演讲比赛1个二等奖,市级读书征文比赛获得了1个特等奖,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获奖全覆盖。2014年读书活动获宜兴市优秀组织奖。

    此外,对于社区教育中心的兼职教师队伍,我校也是规范管理。 兼职教师也是社区教育的主要师资力量。我镇社区教育中心有一支25人组成的较为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学校为每位教师都建立了兼职教师业务档案。他们中有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同志,有中小学艺术类的优秀教师,有企业的业务骨干,有一线的业务好手,有部门的专技负责人。他们基本能满足社区教育中心开展的各类培训活动,是学校强有力的支撑。

    近年来,我们按照全镇人口2%的比例壮大了社区志愿者队伍,这支队伍主要由老党员、镇关工委成员以及各村(居、企)的定员干部业务骨干组成,共有500多人,学校为他们建立了电子资源库。另外,我镇的志愿者队伍不断吸收社会各界优秀人士加入。年龄结构、知识能力结构比较合理,他们工作经验丰富,热心社区教育工作,为社区教育事业锦上添花。

三、事业:立校之本

    近年来,我们遵循“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力促太华转型发展”的办学理念,立足“实际、实用、实效”的办学原则,务实推进职工、农民培训工程,推进青少年学生兴趣特长培训,取得了显著成效。社区居民的素质明显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社区居民对社区教育的认同度、满意率达到100%;我镇社区居民全年参加各类教育培训活动的总人数达到常住人口的55%0-3岁婴幼儿、家长及看护人接受教育的比例达到60%;农民培训和下岗(失业)职工培训率达到50%;老年人、残疾人、外来流动人员接受教育的比例分别达到65%60%63%;社会休闲娱乐教育活动形式多样,深得民心,深受欢迎。   

1、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013年起,根据宜兴市人社局下达的任务,根据太华的实际情况,我们克难求进,积极主动地与本地企业联系,开展员工职业技能培训,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培训任务。对培训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我们都周密考虑,规范操作,一丝不苟,班主任具体负责班级的所有事务。2年中,我镇共有435人分别获得了初级、中级、高级职称证书,较好地满足了企业的技术需要,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目前,我镇社区教育中心已培训过的工种有茶叶加工工(高级)、织布挡车工(初级、中级)、餐厅服务员(初级)、插花员(初级)、胶合板冷热压工(初级)、服装制作工(初级)、西式面点师(初级)、营业员(中级)等。

2、开展各类短期岗位规范培训。我们每年定期举行电焊工、叉车工、司炉操作工等培训,满足了企业安全生产的需求。每年举办企业(村)法人代表和安全员培训,提高了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安全意识。会计继续教育培训,公修课培训、农村妇女创业培训,救护知识培训等由专人负责,环环相扣,规范操作。

3、开展农技培训。我校现有“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1个,占地30亩,基地花木长势喜人。自基地建成以来,我校协同镇农服中心积极开展农技培训,先后对本镇的花木种植户进行了4次培训,通过聘请市有关部门专家来校上课,到基地实地体验,外出参观农业高科技富民基地等,为我镇种植户开阔了眼界,也解决了一些种植、经营中的问题。近年来,结合我镇发展旅游产业,我校在茶叶、板栗、毛竹、水果栽培等板块的培训也做到系列化,经常化,为广大农民带来了实惠。

4、开展青少年兴趣特长培训。2014年春季学期开始,学校正式启动兴趣特长生的培训工作。通过外聘优秀的兼职教师团队,内用精益求精的管理制度,切实做好了培训工作,培训效果比较明显,得到学生、家长等的一致认可。学校在项目选择、招生、教师聘请、课堂管理、教学质量、安全管理等多方面强化工作,不断充实、不断更新,使培训工作成为学校教育的拓展与有益补充,使培训班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

5、开展学历远程网络培训。2013年秋季学期以来,我们利用远程网络,与江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联合办学,启动开放本科、大专学历教育,尽管镇小启动晚,但目前在籍学员已达45人,为我镇提升学历人员提供了方便,为经济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

6、编写校本培训教材。近几年来,学校一贯重视校本教材的开发和编写工作。从太华的实际出发,组织学校的专职教师和社会力量,深入社区,寻找教育课程资源。我们共编写了5份校本教材和教育读本用于培训,分别是《华中香椿,椿香中华》、《企业员工职业道德培训手册》、《竹胶板技术》、《香椿种植》、《上风上水上太华》,《太华微事记》,免费为全镇各村(居、企)业余学校和中小学发放。2013年,我校申报了宜兴市级课题《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建设的实践研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组建了特色课程编写委员会,制定了编写计划,各位编写组成员广泛搜集材料,拍摄照片,现场实践,编写了图文并茂的特色课程《花木栽种》。

7、创建学习型组织。

“天生丽质,醉美太华”。在打造特色旅游名镇的过程中,创建

学习型组织,努力构建学习型社会,是一项十分重要内容。太华镇始终坚持以此为抓手,按照市有关部门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学习型社区的创建工作,全面推动社区教育工作。

2013年年底,通过开展年终评估,全镇学习型组织占到30%以上,

2014年年底,通过开展年终评估,全镇学习型组织占到35%以上,

各社区学习气氛浓厚,一批学习型社区、企业、家庭典型脱颖而出,并在每年的社区教育工作会议上都给予了表彰。

四、硬件:强校之基

    根据太华镇实际情况,在推进转型发展的进程中,社区教育中心必须不断加强硬件投入,不断完善教育设施设备,不断夯实基础能力建设,才能不断提升服务社会,服务社区居民的功能。

1、设施设备齐全

    我镇社区教育中心建设有远景规划,2014年,政府投入2000多万元易地新建社区教育中心,新建的校区高端大气,当属一流的农村社区教育中心。根据太华实际情况,搬迁后,学校将实行三个校区同时办学的格局。我中心占地面积10亩,建筑面积达3800平方米,配备专用教室6个、高规格的多功能厅1个、高规格接待室1个,大型餐厅1个,会议室1个,标准化微机房1个(配备培训用计算机30台)、多媒体设备5套、电子白板1套;有室内篮球运动场1个,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健身的场所;建有图书室和电子阅览室,藏书近万册。目前,我中心现代化办公和教学设备一应俱全,是宜兴农村社区教育的一个窗口。

    除社区教育中心,我镇8个行政村成立了村民业余学校,2家骨干企业成立了企业职工业余学校,每个业余学校都建立了社区教育活动基地,如每个村都建有文化广场,建有能容纳100多人的大培训室,并配有多媒体设备;太平、乾元社区建有“五星级书屋”,乾元村还建有风雨篮球场,兵乓室,卡拉OK活动室。此外,我校不断拓展学校资源,现有1所中学、1所小学、1所幼儿园,各个学校校园面积较大,校舍充裕,场地、设施设备能满足各类人群开展培训活动。学校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傍晚休闲时间面向社区开放各类教育资源,如操场、图书室、机房、教育长廊等教育资源,社区教育资源惠及每个居民。

    丰富的社区教育资源,为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教育活动提供了条件。乾元村的“百姓大舞台”,在宜兴享有盛誉;青少年学生的“大手拉小手,太华走一走”,深得人心;各类文体活动更是在市内外屡屡获奖,展示了太华社区居民良好的精神风貌。

    2、运行载体务实

    我们的做法是:一、完成“四独立”建设。我镇社区教育中心有独立的校园校舍、独立的法人、独立的人事核编以及独立的经费核算,已经实行了“四独立”建设。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直接领导下,有计划地开展社区教育工作。二、社区教育中心与村企业余学校一体化。年初,社区教育中心根据培训指标,逐一分解到各村企业余学校,在培训活动中实行同步发展。三是充分发挥网络作用。我校建有独立的网站(http://www.yxsthcx.com/),向上连接宜兴终身学习网、宜兴教育网、中国教育网、、江苏教育网、无锡教育网、江阴教育网等,向下连接各村(居、企)三类业余学校网站,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网站设有“社区教育”“基地建设”“学历教育”“岗位培训”“富民工程“学校信息”等栏目,做到每周有更新、每月有亮点,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居民点击率较高。我镇社区教育中心网站充分发挥了现代信息网络的优势,实现了社区教育资源共享,为居民终身学习提供了优质服务,让居民足不出户就能接受各种教育。此外,我校还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充分运用互联网的作用,助推学校发展。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山区学校绝不是现代教育中落后的一隅,只要有领先一步、快人一拍的勇气,有决心、有攻坚克难的锐气,我们就能着力“构筑人文人本的山区教育高地,打造厚实质朴的优质教育名片,开创持续发展的社区教育局面”,促成学校科学化、现代化、特色化、优质化的发展,不断谱写社区教育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