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永嘉 > 家乡的故事1

家乡的故事1

2017-12-25


乡村振兴战略“永嘉实践”,一个个“网红村”让村民走上致富路

绿意盎然,人流如潮。走进沙头镇豫章村,宛如进入世外桃源,刚刚结束2018年首届风车节,该村便马不停蹄种下100多亩马鞭草,让全村朝着四季宜游的美丽乡村之路阔步前进。

在永嘉,还有许多像豫章村这样的村庄,靠美丽乡村建设成一个个远近闻名的网红村,让村民们吃上旅游饭,走上致富路。如今,我县积极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多措并举做好党建+”、农旅融合、文旅融合、美丽乡村等文章,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基层党建点燃发展引擎

岩头镇上烘头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以醉美乡村党建示范带建设为契机,深入实施五个工程建设,将一个落后古村打造成自然与人居、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和美乡村;下日川村凭借着良好的生态优势,强化基层党建,全村拧成一股绳,旅游产业不断壮大,成为楠溪江畔最知名景点之一。

红色党建引领,产业带动富民增收,让桥下镇尝到了甜头。自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号角吹响以来,该镇积极响应号召,成功引导山联村、肖山村等17个村联合成立公司共同发展,起到了合作共赢示范作用。17个村抱团联合,不仅为村集体争取最大实惠,解决村集体投资难问题,也让村集体有效增收。

乡村治理农村,农村产业农民,离不开一批批农村带头人。近年来,我县积极实施农村带头人“12345”动态管理模式,注重适任人选储备和能力提升,建成一支听党指挥、能办实事、群众认可的农村带头人基层干部铁军,点燃了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引擎。截至去年底,全县建成美丽乡村精品村61个,薄弱村转化三年任务一年完成、任务完成率300%,经营性收入完成率全市第一,形成东炉追着西炉跑的全省自身造血消薄样板。

农旅融合走上致富道路

之前的100多亩向日葵,让村子的知名度一下子提升了很多。豫章村村委会主任肖启云说,在短短的1个多月花期内,游客不计其数,仅停车费就收了数万元,而且还带动村民的土特产销售等,让很多村民从中受益。



全村从事旅游及相关产业的村民800多人,依托永嘉书院景区项目,村集体从零收入变成年收入200多万元。沙头镇珠岸村村民高兴地说,如今该村打开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通道,通过培育现代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农旅融合新产业新业态,使珠岸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今年将积极推动农旅融合,推进楠溪源头田园综合体、南陈温泉小镇、珍溪养生带三大田园综合体建设,努力打造价值2亿元的茶叶产业链。县委农办(农业局)有关负责人说,同时积极提升发展沿江省级农业综合区,继续开展整洁田园建设,努力实现田园清洁化、生态化、景观化,多打造几个网红整洁田园项目。

文旅融合打造永嘉样板

预计周末与暑期等旅游旺季日旅客流量将达到1万人以上,年游客达到200万人次,年旅游总收入达到20亿元。楠溪源头田园综合体以岩坦镇小舟垟村嘉纳庄园项目为核心区,辐射屿北、东岙、溪一、溪二等四个行政村,以打造现代版农耕文化旅游精品园为重要支点,带动楠溪江两岸农业、旅游、文化项目转型升级。

如果说田园综合体是农旅、文旅产业并举,那么屿北古村打的就是厚重的文化牌。该村至今还保留有65座较完整的古式建筑,分布着仕学堂、乐善堂、乐德堂等十八堂,其中仕学堂是上海世贸植入的文化业态——科举匾额博物馆,内部呈设有80余个科举匾额,从门外的魁星点状元到孔子雕像,到复原古代科举考试的考场,再到明清时期的官袍、圣旨,中间还立着历史上最年轻的状元之一、屿北汪氏的始祖汪应辰像,充分展示古时的科举文化。

为打好文旅融合发展样板,我县首创全省整村置换、村企合作古村落保护利用模式,对古村进行修旧如旧的保护,并植入文化业态复活古村。县政府落实100亩新村建设土地指标,企业以成本价为村集体代建,让村民住上容积率仅0.64、具有唐宋风格的景观村落,彻底解决住房困难。村集体通过古村、土地流转参与业态开发,每年收益500万元以上,村民通过分红、参与经营等形式实现人均增收超万元。

美丽乡村建设实现蜕变

脏乱的垃圾场变成干净的公共厕所,废弃的边角地变成生态停车点,杂乱的沿溪滩涂变成沿溪观景台……走进大若岩镇美丽乡村精品线上,原先的脏乱差实现了洁序美的靓丽蜕变,一个个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美丽村庄遍地开花。


去年,鹤盛、沙头成为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沙头渔田村、岩头苍坡村、三江坦头村、鹤盛岩上村、大若岩水云村成为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近年来,我县全力推进美丽乡村风景线、示范乡镇、标杆乡镇、特色精品村建设,建成埭头、龙垟、银泉等16个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基本建成溪源古道探幽带美丽乡村风景线,成果可圈可点。

县委农办(农业局)有关负责人说,自2013年成功举办美丽乡村现场会以来,我县保持美丽乡村建设力度不减,相继打造美丽乡村精品线3条,精品村21个,充分展现了山水灵韵的永嘉风光。同时,全力抓好以治污为重点的农村环境整治,2014年以来,我县建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534个,建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村286个,数量居全市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