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玉田 > 家乡的故事

家乡的故事

2017-12-13

【印象玉田】荣辉河,永不干涸

在玉田旭升公园,有一片湖水静静流淌。老人散步,小孩儿玩耍......悠闲与静谧绘成了一副安康温馨的城市生活画面。

古人大都选择依水而居,当代人又何尝不喜欢与水为伴?曾经泉水叮咚、河水环绕的玉田城,水源渐少,大多数河流干涸。而在县城东南这一处弥足珍贵的湖水从何而来?原来这湖水是荣辉河水改造而成。荣辉河,在用清丽的流淌证明自己千百年的存在!

荣辉河,果然还在!但她也仅剩下这一弯水了!她曾经流经35公里,一路风光旖旎,鱼虾嬉戏。如今她源头已干,支流消失,主干道改道,曾经汇入她的泉水与河流全部干涸。夕阳西下,一个问题疼痛在心间:她从哪里来,又去了哪里?

荣辉河,一条美丽的河。

荣辉河,原名小泉河,坐落于亮甲店镇小泉村。她从这里出发,中间收入孟家泉和光沙泉(俗称暖泉),流经虹桥镇,到杨家板桥汇入原兰泉河,河道全长35公里。

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清嘉庆帝从沈阳祭祖归来,在玉田亮甲店小泉河畔的行宫驻跸。恰逢五十八岁大寿,嘉庆帝欢度寿辰,吟诗题字。在欣赏秀美静谧的田园风光之余,为端庄秀丽的小泉河赐名为“荣辉河”,小泉河自此改名为“荣辉河”。

翻阅玉田县志,你会发现,荣辉河不仅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更有美丽的风景。明清时代流行的“玉田古八景”之龙穴甘泉(又名“古寺疏钟”)就是荣辉河源头所在。小泉山是一座孤立而又低矮的山头,海拔数十米,一年四季泉水流淌不息。冬天,水流沟溪,白雾腾腾,银装素裹。夏季,沟溪两侧柳荫浓郁,男耕女织,稻田肥美。这里幽静雅致,因山不高却像一条长龙盘卧,泉水从石缝间汩汩流出而甘甜,则被誉为古玉田八景之“龙穴甘泉”。后有人在小泉山南山坡建起一座龙王庙,人们又为其起了个新名字——“古寺疏钟”,令这处小景禅意十足。

除了“龙穴甘泉”,还有一处玉田古八景之“暖浦飞沙”也在荣辉河沿岸,暖浦飞沙是汇入荣辉河的一支泉水——暖泉水上独特的景致,因其水温偏高,细沙上下翻飞,逐浪翻卷的美景而得名,更因其细腻的沙子在当时对珠宝玉器的洗涤作用而扬名。

不论是“龙穴甘泉”,还是“暖浦飞沙”,都极具巧夺天工之美,像两颗美丽的珍珠在荣辉河上闪亮。

荣辉河,也是一条富饶的河。

  水是生命之源。从17000多年前以充足的水源哺育了我们玉田人先祖的孟家泉就可以看出,每一条水源都是一个生机盎然的生命带。而荣辉河流经的土地则为民众带来了和畅与富饶。

  早在“龙穴甘泉”时期,小泉便在每年的旧历二月和八月发生“泉口取虾”的奇事:小虾顺着山隙的泉水游到山洞,再随泉水浮出来,那虾呈白色,洁净肥美。村人用纹帐布做袋罩在泉口,一个泉口一夜可得二、三斤。这一奇事为“龙穴甘泉”增加许多传奇色彩。

“泉口取虾”的故事已经久远,“胭脂稻”、“绿粳米”却从大清王朝“菜篮子”里穿越到今。早在明朝万历年间,荣辉河畔的旱田就改为了水田,让江南水稻盎然于北方阔野。康熙帝曾在《御稻米文》中写道:“丰泽园中有水田数区,布玉田稻种......四十余年以来,内膳所进皆此米也。其米色微红而粒长,气香而味腴,以其生自苑田,故名御稻米。”胭脂稻还曾在古典名著《红楼梦》中多次亮相,第五十三回清楚写到,曹家的庄头乌进孝向曹府交纳的物品单中果然有“御田胭脂米”。经专家考证,此“御田”实为“玉田”。更令人欣喜的是,我县的本土企业“唐山顺新食品有限公司”在胭脂稻失传百年之后再次试种胭脂稻成功并上市。

好米必源于好水。早在清朝宫廷的称量中,小泉的水跟北京玉泉山的水质基本相同。改革开放后,经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技术评审组评审,在玉田县境内,地下确有贯通全境的奥陶水系和雾谜山水系两条优质矿泉水脉。荣辉河的水孕育出美味的白虾和粉米也就不足为奇。

说其富饶,不能不说起荣辉河畔的手工业——竹编业。竹编业集中在荣辉河边的仙鹤村,创始人叫关永丰。关永丰从带领乡亲们编制竹筛子,到研制出各种米筛、二筛、大眼筛、竹篮、驮筐、鸡笼、淘笼等等,共达20多种竹产品,这些既美观又实用的天然手工产品迅速打开天津、秦皇岛等多地市场,荣辉河河道不仅运出了手工竹艺产品,也传扬了玉田人民勤劳智慧的优秀品质。

荣辉河,更是一条英雄的河。

在荣辉河的历史长河中,流传着一个民间英雄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汇入荣辉河的泉水之一孟家泉,主人公叫“豆腐孟”。孟家泉本没有泉,原叫孟家庄,因一次天塌地陷而形成了泉。在这次大灾大难之中,“豆腐孟”舍命救村民。当孟家庄变成一片汪洋,勤劳善良的“豆腐孟”消失在大水之中,人们心中就站起了一位英雄,并于每年阴历五月十二到泉边祭奠,并把孟家庄这个名字改为了“孟家泉”。

如果说“豆腐孟”见义勇为的行为仅是一个传说,蒲汇生乐善好施的义举则是清代荣辉河畔的闪亮名片。虹桥原是搭建在虹桥镇北荣辉河上的一座桥,最初为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年)李成所建。清嘉庆四年(1799年),蒲汇生见桥梁年久失修,面临坍塌的危险,独自出资,独自操办,将它扩建为三孔拱券石桥。这座石桥形状很像一道彩虹,所以人们将村名改为虹桥。

荣辉河从古至今承载着英雄的名字。而她的骄傲,更是集中在以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赵达为标志的赵家大院。虹桥的赵家,是县里的一个大户,被誉为“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后辛亥革命,特别是五四运动的狂澜,冲击着几千年的封建制度,也涤荡着赵家子弟们的思想观念。从赵家大院勇敢地走出来,在共产主义道路上一往无前的乃是“大小姐”赵达(1907-1974)。赵达勇敢地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少年时期就到玉田城内读书,后又考入天津女子师范学校。期间,他与邓颖超、王贞儒等女权运动的领袖一起英勇战斗,曾当选为女权同盟直隶支部执行委员、女星社总务部会计(邓颖超为该部书记)。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与“革命元老”江浩之子江震寰结为夫妇。江震寰壮烈牺牲后,她化悲痛为力量,继续从事革命活动。1927年初,她服从组织安排,回到虹桥老家,为组织发动以玉田为中心的农民运动做出了重要贡献。因为有了赵达,赵家大院一度成为玉田农民运动的秘密联络站。著名的玉田暴动的重要决议也正是从在这里发出。

赵达,可谓是玉田县党史上第一位出色的女共产党员,也是冲破封建礼教的女英雄。如今,赵家大院只剩下一块石碑,荣辉河也随着历史的脚步渐行渐远。惋惜之余,看到荣辉河两岸人民生生不息、奋斗不止,又分明感到那河水依然在流淌。既然有好水,何愁没好田?随着胭脂稻在失传百年之后得以回归,随着玉田县全域旅游的推进和经济的腾飞,我彷佛看到那古老而年轻的荣辉河,在绿色的田野中向我招手,闪亮......

是啊,荣辉河,她的美丽、富饶和荣耀,不仅载入了史册,更载入了玉田人民的记忆和期盼。她永不干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