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示范创新 > 河北新农人冯立田: 从黄土地上逐梦到互联网里“淘”金

河北新农人冯立田: 从黄土地上逐梦到互联网里“淘”金

2019-09-27



河北新农人冯立田: 从黄土地上逐梦到互联网里“淘”金

农民就一定要干苦力?

今年已经48岁的农民冯立田从不这么想,他由着自己的性子,在唐山玉田干出了一番“大事业”,带领村民们致富,成为了集强农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开发了适应农民需求的手机APP,捧回了“全国十佳农民”的大奖杯。

科技园区内,创建“科研+生产+服务+互联网”新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农业的“农民企业家”,这是“高大上”的冯立田。

田埂菜垄间,熟悉北方粮蔬作物的生长规律,整日钻进田地里研究病虫害防治的“全面手”,这是“接地气”的冯立田。

光阴70载,农民的身份在不断发生变化。过去,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滴汗入土苦作甜。如今,冯立田正带领着一批新型职业农民成为致富“领头雁”。

“农民一定要靠种地赚钱?换种思维方式就能改变”

“冀东粮仓”玉田县是传统农业大县,70多万人的人口里,约86%为农民。

“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就是庄稼人都应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地。”冯立田觉得,从耕地、播种到收割、储藏,劳累而枯燥,他想改变这一切。

19岁,借钱买拖拉机搞代耕,谁家犁地就收个十几块钱;23岁,办了服装加工厂,每天两趟往返于玉田到北京雅宝路服装批发市场,赚了人生第一桶金;

38岁,这个村子里敢闯敢干的年轻人成立了合作社……冯立田说,当时的每个重大经营决策,都离不开国家当时的政策背景和改革方向。

在合作社一层办公室的透明橱柜里,几沓红通通的证书夺人眼球,“社员分红记录”本里写明了社员享有的权利,短短几年的时间,冯立田带着当地的乡亲们致富了。
“我们的合作社采用的是土地入股和土地托管模式,说白了,我就是给农民打工。”冯立田说,这就涉及到土地流转的问题,“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不能轻易转让给别人”的想法很难扭转,他不厌其烦地对每个农户讲形势、讲政策、讲农业发展趋势。
终于,在冯立田的不断努力下,目前合作社入社土地1.5万亩,辐射带动周边5万户农户15万亩良田,小麦平均亩增产30至50公斤,玉米平均亩增产50至80公斤,年每亩增收能达到260元以上。
“入社的2000户社员年底就可以拿到分红,2018年底几个比较大的股东有的能拿到十几万,普通农户家按一家六亩地来算,平均也能拿到一万八,比之前增长了30%左右。
“种地也要说明书?记住永远没有差不多”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这座处于京津腹地的唐山西部小城,迎来了自己的机会。
在距离合作社十几公里的陈家铺乡玉米地旁,立着几个醒目的大牌子,标识写着“环京津夏玉米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主持单位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350亩的示范面积,辐射面积却达到50万亩。

“我们先后和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河北农业大学等院校科研单位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让专家学者来指导生产,并建立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区。”冯立田介绍,这里的土地种植情况与京津地区极为相似,所以选择在这里种植试验田、繁育良种,通过这种方式,目前已经筛选出适宜京津种植的小麦、玉米新品种30多个,新技术20余项。

每逢收获季节,示范区沉甸甸的喜人果实也让当地的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你们的这个玉米是啥品种?我们这个现在正闹虫害,你们这个怎么没有?”接二连三的问题抛来,农民们纷纷向冯立田“取经”,这时他总会带着农技专家,到地里给村民们详细的讲解。

“种地也有说明书,在种植的过程中,耕作、浇水、施肥、防治、收割、烘干这都是学问,每一项都要精准,记住永远没有差不多。”冯立田不断地跟村民们说,现在已经不是种地要“看天吃饭”的年代了,而是要给作物“把脉问诊”。

经过“专业呵护”的粮蔬作物成果喜人。合作社粮食生产基地连续多年创全县小麦、玉米高产记录,玉田包尖白菜等特色产业经过创新和技术联合攻关,加强品种提纯复壮和种质资源保护,平均每亩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生产资料成本降低50到150元,订单种植产值增加150到400元。      

“明天谁来种地?互联网社会化服务一键替代”

据农业农村部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平均每名新型职业农民可对30家农户发挥带动作用。

有人说,未来我国的种田主体将是职业化的新型农民。而这些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可利用的利器之一就是互联网技术,冯立田对此感触颇深。

“2014年,我们种了很多大萝卜,在当时还不到一毛钱一斤,去掉人工成本基本没什么利润,经常出现成片萝卜烂在地里的情况。

怎么解决信息闭塞、打开销售渠道?冯立田建立了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和物联网控制中心,开发适合农民需求的手机APP,这里有政策解读,实时技术发布,还有专家的技术指导,一些生产上的需求供应,还有产品销售,把服务当成商品在网上直接预约,这样才能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现在已有1000多名农机服务人员、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职业经理人等作为首批用户,统一配备智能手机。”冯立田告诉记者,手机APP与电脑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同步运行,社员农户通过扫描二维码下载应用程序,利用手机平台实现“线上”销售、技术咨询,“线下”收购、技术服务。

提到农民从互联网中获得的实惠,冯立田骄傲地说,“互联网+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新模式让1万多农户不出家门口就可采购农资、向专家咨询病虫害等防治知识,尽享现代农业带来的成果。

丰收的九月又到了,株株玉米颗粒金灿饱满,齐整白菜油绿蓬勃,遍野的辣椒更是火红可人……立足田间,逐梦土地,冯立田说,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