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示范创新 > 建设县级职教中心,构建大职教体系

建设县级职教中心,构建大职教体系

2017-11-29

 

      岳阳县是一个拥有20个乡镇、70万人口的农业大县。建县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有力地助推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提高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我们把关注的目光瞄向了职业教育。


县职业教育中心组成机构

      2006年,我们通过建设县级职教中心,构建“大职教”体系,探索了一条适合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路子,县域职业教育实现了由小到大、由散到聚、由弱到强、由优到特的转变,职教中心成为推进县域发展的“金钥匙”三年来,我县职业教育年培训规模达到3万余人次,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年招生人数超过3000多人,普职分流比实现了1:1,一跃成为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县。近年来,我县职教中心被评为全国成人教育先进单位、湖南省示范性职教中心,县职业中专获得“湖南省首届黄炎培优秀学校”称号。在此带动下,我县经济实力进入全省20强,多项工作在岳阳市处于领先水平。

一、构建“一个体系”,找准助推发展的“金钥匙”

     发展教育,就是发展现实的生产力。“科教兴县”战略的实施,在决策上并没有什么障碍,问题在于教育本身的运行,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轨迹并不吻合。就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职业教育来说,前些年,我县就面临三种尴尬的局面:

     一是企业岗位多,招工难。近几年来,我县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推进了新型工业化进程,电磁铁、建筑陶瓷和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已初具雏形,每年新增的熟练技术工人都在1万人以上。企业在招聘员工的过程中,尽管打广告,提待遇,使尽“浑身解数”,却难以找到熟练的技术工人。

     二是待业人员多,上岗难。2005年,我县有农村富余劳动力近10万人,由于他们技能水平低、文化程度和综合素质不高,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大多数成为“无业游民”。

      三是培训项目多,落实难。中央、省、市每年下达的惠农培训项目很多,但培训任务分散在各部门的培训机构。这些培训机构规模小、师资弱、管理松散,部分培训资金“蒸发”,老百姓未能充分享受党和政府的雨露阳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议和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经过几个回合,县委、县政府领导的思路统一了。大家认识到,岳阳县没有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发展县域经济,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切实解决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难题。在发展职业教育的问题上,大家形成共识:必须跳出教育抓职教,有效整合分散在各部门的职教资源,把散碎“银子”聚成“金元宝”,把职教中心建设作为推动县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来抓。2006年初,县委、县政府决定成立县级职教中心,由县长担任中心主任,常务副县长和分管副县长担任副主任,政府办、教育局、财政局、人事局等17个职能部门的主职领导担任成员,明确提出“政治学习进党校,技能培训进中心”,全面整合各类职业教育资源。至此,我县集培养培训于一体的大职教体系初具雏形


   二、实施“四个统筹”,促进职教资源的深度整合

     我们通过“政府主导,部门合作,依托学校,乡镇联动”的运作机制,从“四个统筹”入手,不断完善县级职教中心运作模式,有效推进了县域职教资源的深度整合。

      1、统筹发展规划。将职业教育纳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对全县各职业学校及各职能部门培训机构重新进行功能和布局上的定位,明确县职教中心是统筹管理、指导、实施全县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培训的唯一机构,县职业中专在职教中心处于龙头地位,引领全县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同时要求,县职教中心根据各职业学校设施设备及师资力量的实际情况,从贴近市场需要、助推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工转移和农民致富、提高企业职工培训实效的角度,统筹规划全县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师资配置,避免重复建设、无序竞争。通过几年的努力,我县职教中心已形成了电子电器、网络技术、服装设计、酒店管理、商务英语、家政服务等一批精品专业,年招生人数均在300人以上。

      2、统筹职教资源。采取撤、并、转、靠等办法,整合县域内各职业学校、培训机构和培训实体的资源,形成多层次、全覆盖、开放型的职教阵地网络,实现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就业教育与再就业教育相结合,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相结合。一是将教师进修学校、粮食学校、电大工作站等部门培训机构并入职教中心统一管理;二是将乡镇农校、乡镇涉农站所及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新农村建设示范基地整合起来,业务工作纳入职教中心指导;三是引导民办职业学校并、靠,走集约化发展道路,自觉接受县职教中心的专业统筹和业务指导。

     3、统筹培训项目。所有技术和技能培训项目全部归口县职教中心管理,各部门年初向县职教中心申报培训计划,由县职教中心统一安排下达培训任务,各职业学校、培训机构组织项目实施。培训经费按照县长统筹、部门支持、中心实施、群众受惠的原则,由县财政局实行统一管理,所有培训项目,必须经过县职教中心核定,财政方可拨付经费。近两年,全县共实施各类培训项目20多个,投入经费近千万元。

     4、统筹招生就业。招生上,对公办、民办职业学校,不分厚薄,一视同仁,全县实行统一宣传、统一计划、统一录取,确保普职分流比保持大体相当。就业上,由县职教中心统一收集用人单位和就业学员的信息,建立就业信息库,成立就业指导网站,实现就业信息共享,同类专业学员统一安置和推荐就业,大大提高了就业质量。从2007年开始,县政府每年举办两次人力资源招聘会,都由县职教中心承办。这样,既方便企业,又有效解决了学员就业难的问题。据统计,近年来通过这种方式解决本地企业熟练技术工人就有1万多人,推荐中职学生到外地就业5000多人。

    三、落实“三个对接”,增强职教中心服务能力

职业教育只有植根于经济发展的土壤中,才能保持强大的生命力,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为了发挥职业教育在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农民致富进程中应有的积极作用,我们落实“三个对接”,切实增强了职教中心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1、对接产业发展设置新专业。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中,我县生物医药、建筑陶瓷、电磁铁和农产品加工等已成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县职教中心主动适应县域产业发展升级的要求,不断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采取灵活多样的培养模式和教学形式,整体提升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比如,县职业中专在原开设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和机械加工制造专业的基础上,选派3名教师到德国进修,新设立机电专业,为电磁铁工业园培养产业工人,现在就读该专业的学生有600多人。华雄陶瓷老板来我县考察投资环境时,主要担心没有高素质的技术工人,一度犹豫不决。县职教中心主动与企业老板取得联系,先后选送3名教师到佛山陶瓷企业和景德镇陶瓷学院进修培训,开办了建筑陶瓷专业速成班,近三年培训熟练技术工人近5000人,基本满足了陶瓷企业用人需求。目前,我县已经引进9家建筑陶瓷企业、15条中高档建陶生产线,年产值达10亿元。岳阳芭蕉扇业的产品出口东南亚、欧美等地,其中西班牙扇的绘图设计是由县职业中专美术设计专业师生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发完成的。

     2、对接群众需求培训新技术。我们把帮助群众就业培训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工作来抓,做到“只要群众有需要,职教中心就有安排”。今年以来,我们组织开展了东洞庭湖渔民、返乡农民工、零就业家庭人员、企业改制下岗人员和三轮摩托车转岗人员培训,共培训人员2600多名,使他们大多数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比如,部分上岸渔民要求学习船舶驾驶和汽车驾驶技术,而我县没有这方面的培训条件。县职教中心迅速与岳阳市劳动局培训中心联系,将这些学员安排到市里培训。城关渔业大队渔民童普选等37人上岸后想学绿色蛋鸡养殖技术,县职教中心马上派专业教师到渔船上开设课堂,对他们进行面对面的指导。通过送教上船,他们熟练地掌握了养鸡技术,每户养蛋鸡1000羽以上,户平每天产蛋800余枚,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旅游业是我县的新兴产业,需要一定数量的高素质从业人员,县职教中心主动与张谷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联系,建立实训基地,每年培训旅游酒店管理专业人员1100余人次。

     3、对接新农村建设培育新农民。通过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加快了县域内技能型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进程。一是依托乡镇农校、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开展培训,解决农民培训集中难的问题。近三年,在乡镇农校和牲猪养殖协会、河蟹养殖协会、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组织等示范基地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00多次,培训农民9400多人。二是组织涉农专业技术人员和种养能手、科技示范户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解决农民培训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2006年来,县职教中心组织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教授送教下乡16次,组织本县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进行技术指导130多次,组织致富能手对身边的农民朋友进行技术指导6万余人次,累计10万余农民朋友从中受益,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我们在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建设县级职教中心方面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是面对新的形势,我们还要继续努力。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资源整合的力度,进一步建好县职教中心,做大做强职业教育,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