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职成动态 > 2019年陕西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傅先亮:倾情脱贫攻坚一线 破解教育...

2019年陕西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傅先亮:倾情脱贫攻坚一线 破解教育扶贫难题

2019-09-11




柞水县科技和教育体育局 傅先亮


       2015年,我走上柞水县教育局局长岗位。四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鼎力支持下,我携手一班人,克难攻坚,奋勇前行,先后成功创建“全省双高双普合格县”“国家义务育发展均衡县”“全省教育强县”,教育质置一年一个台阶从全市末流跃居到全市前列,也迎来了全省“立德树入‘四新四大’”现场会在我县成功召开。尤其是聚焦“义务教有保障”基本要求、全力打好教育扶贫攻坚战,保证了全县4280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有学上”“上好学”。 借此机会,我把教育扶贫的一些感受和做法简要交流与分享。

       第一个感受:让老师专注“三尺讲台”、让孩子成为“有用之才”

       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脱贫攻坚战打响伊始,为了尽快打开柞水教育扶贫的局面,我反复研究脱贫攻坚相关政策文件,多次请教有关领导和教育方面的专家,并和班子成员一道利用3个多月的时间,走遍了全县9个镇办81个村,与近千名学生家长、一线教师、离退休干部促膝交谈。通过分析调研与反复论证,我们牢固树立了贫困山区只有让老师心无旁骛教书育人,将每一名孩子都培养成才,才能从根本上斩断贫穷的“根”的教育扶贫理念。尽量减少标语、表格、下发文件等务虛活动,把人力集中到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中心工作上来,把人心凝聚到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任务上来。

        第二个感受: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教育路上更是一个孩子都不能落下

       柞水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区县,16.5万群众分散居住在2332平方公里的沟沟岔岔,要实现“无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因贫辍学”,最大的难题就是“明确孩子有多少”。由于诸多原因,居住偏远的群众,有了孩子不上户口、搬走了不迁户口、孩子改名不换户口,要精准掌握数据,我推行了“双线”工作法。“线上核”就是把扶贫户籍、学籍、资助四套数据一户ー户比对、一遍一遍核对找出基础信息误差;“线下査”就是进村入户,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平茬齐过、逐人核实,对于一些外出务工的家庭,采取联系本人、走访邻居、询问亲戚等办法,精准掌握情況,全面摸清全县6-15岁19090名适龄人口最真实的情况,做到了“一个不漏”。

       摸清适龄人口情況后,就要“知道孩子在干啥”。我们组织人力逐校逐班核查、逐镇逐村逐户走访,并派专人赴省内外追踪查找,全面核实我县适龄人口在本地或异地就学、休学及残障延迟入学等情况,针对不同情况设计出了“八表五档”,全面掌握孩子的就学状况,实现了“一个不错”。基础档案建好后最关键的就是“保证孩子有学上”。我们采取分类施策的办法,对在县外就学的,安排专人上门核实,逐人完善档案,确保有学校、有学籍、真上学;对残疾智障、患病等需送教上门的学生,每人落实2名送教老师,每月开展2次以上上门送教;对因病休学的学生,帮助其尽快返校,实现了“一个不少”。

       控辍保学,最核心的是“确保孩子不辍学”。贫困学生之所以辍学,有三种突出情況:一是家庭条件不好“不能上”,二是厌学“不想上”,三是自卑“不敢上”。对“不能上”的,全面落实“两免一补”和各类补助政策,消除后顾之忧;对“不想上”的,采取思想教育、学业辅导等方式,开展“为每一名后进生培养特长兴趣找自信”活动;对“不敢上”的,采取老师关注关爱、同学互帮互助的方式,营造互敬互爱的校园文化,帮助孩子融入集体,实现了“一个不失”的目标。

       第三个感受:物质上的帮助固然重要,思想上的“穷根”必须拔出

       柞水的一些贫困家庭,面对孩子学困问题,一些家长不是想办法解决,而是让孩子放弃学业,出门打工,赚钱补贴家用。面对这一现状,我推出了三份套餐:第一个是学生资助套餐。在财政资金资助的基础上,我倾尽人脉,多方化缘积极争取“顺丰莲花”公益助学资金、中国扶贫基金会等十余家企业和社会组织捐助资金1550余万元,打包整合县总工会、团县委等12个部门资助项目,确保精准率100%。保证了每一个上学的孩子都不为钱发愁。第二个是家长教育套餐。我们优选1900名教师与学生建立结对帮扶对子,每月深入学生家庭开展1次“大家访”活动,让家长们关注教育、支持教育,为适龄人口安心就学创造有利条件;在全县所有中小学持续开展“家庭教育大讲堂”活动,县长、局长带头上课,促进家长成长,家校互动、信息共享、问题联防。第三个是职业培训套餐。面对高职扩招的难得机遇,我们根据柞水人才短缺的现状,成立专门工作组,进村入户深入走访,梳理广大群众、当地企业、社会青年以及农户最受欢迎的专业,并分赴省内相关大专院校积极对接,按照协商确定的专业宣传招录,超额完成了省市下达的任务。同时,我们还依托职业中专,开展家政服务、缝纫加工等就业培训,确保了“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接受职业教育”。

       教育扶贫永远在路上。我深知,过去的成绩只是新的起点,获得的荣誉意味着更大的责任。我将倍加珍惜干事创业的平台和机会,以更加扎实的工作、更加有力的措施,努力推动柞水教育事业阔步前行、迈上更高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