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
开展食用菌培训服务地方经济
我校的林地食用菌种植技术培训,按照“进村入户,核心培训,包教包会,示范带动,全面覆盖”的原则在全镇展开。为确保培训效果,不走过场,我们在培训方式上力求灵活,在采取传统培训模式的基础上实行,因人施教,因需施教,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水平、有不同需求的农民使用不同的培训办法和内容。
林地食用菌种植技术培训项目的实施,推广了食用菌种植的“良种良法”,提高了我镇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青云店镇兴建了占地50亩,可提供各类优质品种菌棒250万棒的制菌厂,满足了菇农对优质菌棒的需求,不但提供了40人的就业机会,而且年创利润75万元。二是林地食用菌已发展到1000亩,发展以104国道两侧林带为林下食用菌采摘带。发展垡上营、小谷店片林种植食用菌,作为京南食用菌基地,供应北京批发市场。年利润达250万元。
社会效益: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步伐,有力地促进青云店镇林地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林下食用菌新品种开发推广,为农民提供增收致富的新途径,改善农民生活,促进社会稳定。同时为首都市民提供观光采摘的场所,发展都市型农业,促进新农村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生态效益:林地栽培食用菌技术,让食用菌回归自然,仿野生食用菌。林木光合生成的氧气满足食用菌的需要,食用菌生长过程中排出的二氧化碳又可促进林木生长,可以林菌互相促进,而生产食用菌的“下脚料”,还是林木天然肥料。食用菌技术是循环经济,利用植物肥料,如麦秸、玉米秸、废树枝、棉籽等材料可制成菌棒,出菇后废菌棒又可再利用加工成肥料、饲料,这种模式既利用了农作物和林木资源,又对环境的改善治理发挥积极的作用。
通过林地食用菌种植技术培训项目的实施,涌现出一大批食用菌种植大户,全镇种植户由2006年的5户迅速增至2011年的126户,种植面积也由原来的50亩增加到现在的1000亩。食用菌种植数量由原来的5万棒增加到现在的200万棒,食用菌的品种也由原来的单一品种增加到现在的10余个品种。
小谷店村食用菌种植户李俊清,2008年试种平菇2000棒,产生2500元的经济效益,尝到了甜头。此后她积极参加我校的食用菌种植培训,通过项目培训和自己钻研,掌握了一套种植食用菌的技术,今年她在5亩片林内支了两个菌棚,种植食用菌10000棒,品种为木耳、袖珍菇和白灵菇,创利润15000元。
垡上营村张新华,通过参加食用菌种植项目培训,掌握了种植技术,她大胆承包了村里200亩林地,支起了9个菌棚,专门种植大平菇,每棚每茬种植20000棒,一年种植三茬,年获纯利54万元,在周围影响很大,在为青云店镇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我们经过一年的项目实施,已初步建立了一支食用菌培训的技术队伍,发展了一批食用菌农民示范户,掌握了一套比较有效的培训模式。在继续争取上级部门培训项目的同时,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以带动我镇农民走上依靠科技发家致富的道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