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
吕凤子(1886年—1959年),字凤痴,别署凤先生,中国近现代著名画家、教育家,是我国近代女子职业教育和艺术教育的开创者之一。
为了实现“爱和美”的教育理想,先生三办正则(学校),倾家荡产,清贫一世。他办了40年的学,教了50年的书,画了60年的画,把无穷的爱、无极的美、无尽的仁洒向莘莘学子。他提出,教师要成为美的表现者,在艺术制作中完成人生制作;教育要“穷己成己,穷异成异”,培养“合理儿童”。
经典言论
1.教师育人,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教,凡事自己带头干,这是无声的命令。
2.美育是就异成异,还人为人的非物教育,但不是造就人上人的教育。
3.我们负最大的责任是指导儿童学习,做合理的儿童。
经典故事:三办正则—— 废墟之上重建丹阳正则学校
1946年秋天,正则蜀校办妥移交手续后,部分正则艺专师生整理行装,跟随吕凤子回到丹阳。吕宅的五进20余间房屋变成一堆乱砖瓦砾,学校设备破旧不堪。吕凤子又拿出全部精力,准备在废墟上重建正则。
正则两度迁移,三次兴建,吕凤子矢志不渝。他亲手书写“再造”榜书,镌刻在校门前的墙上,又兴建“乡爱楼”。据当时丹阳《正报》1947年8月6日报道:“正则小学自复员以来,就以恢复战前规模即十四班为目标,时经两载,已恢复八个学级”,无论教学,设备,师资比公立学校胜一筹。
1949年4月23日晚11时,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进入丹阳县城,进步师生和各界人民夹道欢迎。共产党军队纪律严明,以礼待人。吕凤子心潮澎湃,走出家门。
1951年,65岁的吕凤子决定将正则学校无偿交给政府继续办学。特别喜欢音乐的小女无忝恳求道:“留下一架钢琴,让我弹弹吧!”“不,一切归公”。吕凤子坚决地说,“放在学校里,可让更多的学生用啊!”
此后,吕凤子受苏南行署文教处聘用,前往无锡苏南文教学院任美术教师。临走前,吕凤子在校园里徘徊了好长时间。他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依依不舍。当场写了一副对联“安贫多寿,好学忘忧”叫人贴在校门口……
1952年,苏南行政公署决定将私立正则学校改为公立苏南丹阳艺术师范学校,专门造就小学、初中艺术师资。任命吕去疾为校长。在庆祝丹阳艺术师范学院成立时,吕凤子说:“我愿已偿,我责已尽,可以不再问校事,专做绘画研究和制作工作了。我想,生的意义便是不息的劳动,不断的创作。”